课程创生视域下生命教育中幼儿园教师角色新审视
潘点点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215000
课程创生理论基于儿童本位论,指师生共构课程的动态过程,尊重师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新视角,推动教师角色转变。当前,幼儿生命教育受关注,以项目课程实施,含认识自我、关爱他人与自然等,旨在培养幼儿生命意识,教师角色新定位值得探究。
一、课程创生视域下教师角色更新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首先,角色更新促使教师与幼儿建立更加平等、尊重、信任的师幼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自主且富有活力的教师角色的能更好地满足幼儿在生命教育项目课程中学习与探索的多样化需求,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探索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成长。
(二)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方面,与时俱进的教师角色能够提升项目课程实施的质量,项目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角色的更新能够为项目课程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学前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新的教师角色能够增强生命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引导幼儿对生命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体验,帮助幼儿感知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三)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新的课程要求推动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角色的更新是教师成长的体现。同时通过自身的改进促成幼儿的进步与成长,也能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
二、课程创生视域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从“资源使用者”到“学习引发者”
以往,教师会根据蓝本教材的主题、已有的资源,事先设计好主题网络图,罗列出自己认为适合幼儿探究的知识点,形成对应的教学活动。但这些知识真的是幼儿感兴趣的吗?是幼儿愿意主动探究的吗?教师想要成为幼儿生命教育的启蒙者,需要大量的观察,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行为表现和发展需求,及时发现幼儿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问题,根据这些,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
例如笔者妊娠期时,班级幼儿在得知老师肚子里有小宝宝后,大多表现出了对小宝宝的好奇,但还缺少对宝宝和老师的关爱。正在孕育生命的幼儿教师,本身对生命的存在、成长、意义有着更为直观与真切的感受和直观的学习资源。于是教师抓住契机,通过提问和b 超图片的展示,引起了幼儿的讨论,随后通过让家长用照片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妈妈的妊娠过程等途径,引发了幼儿的一系列学习。幼儿了解了婴儿的特点,主动降低课间活动的音量;幼儿理解了孕育生命的辛苦过程,开始主动关心老师。
(二)从“知识搬运者”到“共同体验者”
曾经,我们想方设法设计活动,想把自己已获取的知识让幼儿也学会。当今社会,知识的获取比以前更加便捷,连幼儿都会说:“问一下小度就知道了。”但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况且谁能保证网上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一定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呢?探索式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学到了什么,而在于掌握了习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不迷信盲从,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在“换牙啦”项目课程中,幼儿在探索“我们有多少颗牙”的问题时,发生了分歧。奇奇认为“每个小孩都是20 颗,我问了小度的。”皓皓认为“自己和姐姐的就不一样多,小度说错了。”于是教师让幼儿提出猜想,随后进行调查,互相数牙齿并记录,在亲身实践中发现每个人的牙齿不一样多,大多数是 20 颗,这其实是乳牙的数量,但也有人长了双排牙或是六龄齿,已经是恒牙了,所以数量便不一样了,从而让知识细化和具象化并随时保持质疑的学习态度。而教师本来心中也是知道 20 颗乳牙的答案的,但在此过程中,和孩子一同探究和学习,同时也提升了终生学习的理念。
(三)从“结果评价者”到“发展反思者”
以往的教育评价更容易倾向于结果和目标达成度,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偏少,课程创生下的教师角色需要重视多元的、过程性的、发展性的评价,尤其在生命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观察、对比关联的过程性教育,感知体验生命需要细腻持续的心态。教师的持续反思,有助于为幼儿提供为幼儿探索生命的奥秘提供适当的资源、环境、方法和心理等支持,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构建自己的生命知识体系。
(四)从“独自决断者”到“多方合作者”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创生中,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缺一不可。教师要积极推动家、园、社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要定期与家长有效沟通,把科学的生命教育观传递给家长,可以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如相关绘本阅读、种植养殖等。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公园、动物园等公共场所,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邀请消防、公安等专业人员为幼儿普及安全常识,讲解遇险的自救办法等等。
三、生命教育视域下幼儿园教师新角色实现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素养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掌握课程创生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具备扎实的生命教育知识和理念。幼儿园通过组织培训、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为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新定位提供理论支持。
(二)创设支持生命教育的环境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创设支持生命教育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物质环境方面,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自然角、种植园等,让幼儿能够近距离观察和接触生命现象。在心理环境方面,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尊重和关爱的氛围,让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
(四)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行为和角色定位,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视域下幼儿园项目课程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幼儿园要建立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为课程创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课程创生视域为幼儿园生命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更新教育观念,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幼儿园生命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萍. 生命教育视域下幼儿园课程的构建[J]. 学前教育研究,2018(09): 70-72.
2. 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 刘慧 . 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D]. 华东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