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单元阅读教学实践
颜景云
奇台一中 831800
前言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而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更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语文教学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比较低。而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思辨的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以及观点等融入其中,因此,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辨性阅读的特点之一,就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包括质疑、分析、判断和评估等要素。思辨性阅读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形成思维品质,在思辨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当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单元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流于形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制定。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以单一的“知识与能力”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求,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无法将学生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疑惑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导致教学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1]。
(二)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当前高中语文的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评价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注重学生知识层面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层面的考其次,评价二是评价内容片面。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评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时,只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而不涉及学生对文本情感态度的思考。
三、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围绕阅读单元展开
基于思辨性阅读单元的主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从思辨的角度去设计,在目标的设计上要考虑:第一,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第二,体现单元教学中围绕主题展开的学习任务群;第三,体现单元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
以《登岳阳楼》一文为例,其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和表达技巧;
(2)品味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感受文章抒发情感的方式;
(3)能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辩证思考;
(4)能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思辨性阅读,并能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读后感。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思辨性阅读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来选择。教师要把学生的兴趣点和阅读的需求相结合,要让学生感受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学到知识,提高语文素养[2]。比如在学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动机、过程、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青蒿素的作用和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评价要以“思辨性阅读单元”为主线展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思辨性阅读单元”为主线展开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教学评价。首先,要明确“思辨性阅读单元”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其次,要开展多元评价。思辨性阅读单元教学评价不能以单一的量化评价为主,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动态化地开展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运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价。
(四)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思辨性阅读单元的教学是一种“思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对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比较、评价,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所谓“群文阅读”,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议题进行教学,与传统的“单篇阅读”和“单课教学”都有本质上的区别。群文阅读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活动,通过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从而使学生获得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3]。
(五)合理利用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工具,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注重与教材的有机结合,既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又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为学习奠定基础。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作品主旨等方面的共同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单元的有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望,在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与探究后,能够对文本中所蕴含的价值进行深刻挖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辨性阅读单元教学质量和效率。相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工作将取得更好成效。
参考文献:
[1] 练友蓉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J].高考 ,2022(36):60-62.
[2] 梁昌瑜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3] 吴丽淑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2023(1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