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实习劳动保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吴向九
3609222006****0025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internships faces a series of challenges: unreasonable salary and benefits, physical and mental exhaustion caused by overtime work, insufficient rest, lack of social security,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lack of necessary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time, and obstacles such as non-standard agreements and difficulty in providing evidence in the process of maintaining rights. In addition,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caused by unclear legal identity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internship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esident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proposes a systematic solution: to build a diversified co governance mechanism involving government, school, and academia, and form a long-term protection system;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ized agreement texts, and establish an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ramework; By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rights protection platform, we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his solution has achieved comprehensive coverage, not only providing an effective path for safeguard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terns, but also providing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promoting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dustry demand match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a's characteristic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Keywords:Intern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Labor security;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talent training
当前,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实习教育标准不断提升,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愈发引人关注。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亟需建立健全实习生的劳动保障权益保护体系。本文聚焦驻保高校,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创新性提出“三步走”实习劳动权益保障方案,为改善实习生权益状况提供新思路。
一、高校学生实习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
实习作为学生从学校过渡到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权益保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建设完善的实习生权益保障机制已成为兼具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的举措。从社会发展维度看,保障实习生的合理报酬、规范工时和安全权益,不仅能够培养年轻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更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这种正向的职场初体验将为社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在教育实践层面,健全的保障机制让校企合作实现双赢:高校得以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企业则能够获得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这种良性互动既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效,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对个体成长而言,规范的实习环境让年轻人能够在公平的体验环境下有效积累职场经验,积极影响其职业选择和发展轨迹。可见,建设实习生权益保障机制既是对青年学子的人文关怀,更是推动教育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二)理论意义
构建实习生权益保障机制是劳动法学中“从属性理论”和“特殊劳动关系理论”的深化发展。根据从属性理论,实习关系具有经济从属性和人格从属性的双重特征,应当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 [1];特殊劳动关系理论则强调,实习生作为特殊劳动群体,其权益保障需要建立专门的法律框架 [2]。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深入推进,就业形态多元化发展,这些理论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特点,使得高校实习学生的劳动权益不仅能够得到专门性、专业性的法律保障,实现实习生与实习单位资源利益的最大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年对劳动意义的探索,提升职业认同感,促进更多人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三步走”这一理念将有效促进实习生困境的改善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推动高校实习学生高质量劳动的必由之路。总之,时代的发展使得实习生权益保障成为能够促进青年劳动者生存与自我提升的新路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实习劳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人们对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的认知和构建,实现“教育”与“劳动”的有机统一。
(三)实践意义
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建设中的“保障”,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国家宏观劳动政策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实习工作、提升青年劳动责任感的必然要求。首先,能够为产教深度融通构建制度支撑体系。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企业对具备综合素养的高端人才需求显著扩大。健全的实习权益保护机制有助于规范校企协作,明晰各方职责,为学生创造优质实践环境,从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实现教育培养、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有效对接,构建供需平衡、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完善的机制能够满足高校学生实习保障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通过分析驻保各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习特点,结合对应的工作性质、行业特征及个人诉求,针对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不同模式,构建分类保障机制,制定差异化方案,实施精准化保护,促进实习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我国实习劳动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高校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现状分析
(一)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存在一定受损现
当前,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愈发严重,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大学生实习权益受损情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首先,劳动报酬难以得到保障:超过 40% 的实习生薪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部分案例中薪资甚至仅为法定标准的 68% ,且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其次,工作时间严重超标: 35% 的受访实习生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0 小时,远超法定 44 小时上限,且加班补偿制度普遍缺失;同时,社会保障严重缺位:实习生工伤保险参保率不足 5% ,多数企业以商业保险替代法定保障,跨省市实习更导致社保衔接机制失灵;此外,维权求证面临多重困难:举证责任分配不利、维权成本高昂、跨区域管辖权争议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维权难度,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差异率高达 47% 。最后,法律身份模糊成为根本性困境:实习协议关键条款缺失率超过 60% ,而实习生“非工非学”的尴尬定位使《劳动法》难以对其产生精准且可操作的保护作用,以致于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的监管交叉更易形成制度性真空。这些问题的交织叠加,使得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成为我国劳动法实施中的突出短板,严重影响实习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3]。
(二)驻保高校实习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驻保高校的研究发现,当前实习管理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首先,实习协议规范性有待增强。基于 2025 年对驻保高校 500 份实习协议的抽样调查,约 70% 的实习协议存在条款缺失或权责不对等问题,特别是在工伤处理、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关键条款 [4] 上界定模糊,使得后续维权难度进一步增强。其次,校企协同机制有待完善。企业缺乏专业的实习指导体系,实习过程管理松散 [5],规范性不足,导致实习效果欠佳。且高校与企业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校方难以及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为实习生提供维权支撑。同时,维权渠道有待疏通。权益受损时,学生往往面临举证困难、投诉无门的困境。现有的劳动仲裁和司法救济程序对实习生适用性弱,维权成本过高,举证难度极强[6]。最后,数字化转型步伐亟需加快。统一的实习管理平台仍处于缺失状态,实习生实习信息登记、过程监控、质量评估等环节难以实现精准管理和动态监测,使得学生实习状态以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权益受损问题难以得到发现、记录,加剧上述问题的产生,并导致大多数问题了了之、难以解决,无法对其劳动权益进行有效保障。
三、完善高校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机制的实施
(一)提升维权能力和增强技术赋能
以维权能力提升和技术赋能为突破口,重点提升高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并以数字技术手段加持赋能维权流程优化。提升维权能力方面,通过编制《实习生维权指南》,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薪资拖欠(占比 58% )、工伤拒赔( 22% )、工时超标等高发性侵权问题类型,明确相关的具体法律依据,为维权提供援引依据,提供法律理论支撑。同时,系统梳理维权步骤,解析典型案例,为学生提供掌握证据收集的技巧。增强技术赋能方面,则通过开发“实习权益一键通”智能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创新性实现实习协议和工时记录不可篡改的存证留痕。通过嵌入 NLP 协议风险预警系统,可自动识别不平等条款,准确率高达 92% 。并借助 Tableau 构建动态数据看板,实时呈现可视化的侵权类型分布、维权实践路径、维权成功率等关键指标,为精准干预提供数据支撑。
(二)构建制度保障与责任划分体系
制度保障上,积极推动《保定市实习生权益保障条例》的地方立法。通过对《实习生劳动身份认定标准(保定版)》的制定,明确在校实习生“准劳动者”身份的法律地位,从而为适用《劳动法》提供法律支撑[7]。同时,同步建立“实习保证金制度”,为实习生获取合理劳动报酬提供权利保障;“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则利用企业对自身形象及经营现状的维护需求,反向促使其主动强化约束。责任划分方面,基于对百份实习合约条款的系统梳理,结合相关法学理论依据,编制《高校实习协议示范文本》,着重对意外伤害处理、社会保障缴纳、劳动时长及薪酬待遇等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规定与完善,旨在消除当前协议中因责任不明、条款缺漏造成的权益保障困境 [8]。针对实践中频发的职业伤害索赔、超时工作补助及薪酬争议等问题,创新设计“梯度责任认定模型”,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培训投入、校方监管程度等变量,通过量化评估各方责任权重,为劳资争议裁决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提高实习学生维权成效。
(三)打造多元协同的保障生态系统及管理体系
致力于建设“政府- 高校- 企业- 学生”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重点打造多元协同的保障生态系统,构建多方共治的管理体系 [9]。同时,补充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解决社保衔接与管辖权争议问题。政府层面,重点整合宏观监管力量,统筹人社、教育、司法等部门,开展实习用工专项检查,着力监察企业对高校实习学生的劳动保障情况以及校方对学生实习管理的状况。高校层面,设立专职辅导员,对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专门性管理,将劳动法培训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并建立校企合作准入审核制度。企业方面,须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伤保险规定,接受信用评价体系约束及自我管理约束。学生层面,要求掌握“一键通”平台使用技巧,以实现固定证据、法律咨询等全流程的维权支持及法律支撑。技术层面,运用Python 和SPSS 技术,对侵权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识别高风险、多问题的行业与企业,同时升级平台功能,持续优化智能分析系统,集成法律援助、在线咨询、线上调解等模块,形成预防- 干预- 救济- 回访的闭环管理体系[10]。综合以上环节,高校学生实习劳动保障、权益保护问题的解决效果将得到大幅提升。
解决高校学生实习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当下中国产教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此举更凸显重要性,对培养中国特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体系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权益保障缺失、制度真空等问题,切实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合法权益,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顺应我国劳动法治现代化进程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双重背景。期待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有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学理依据,进而推动实习生劳动权益保护机制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全兴 . 劳动法(第四版)[M]. 北京 : 法律出版社 ,2017.2. 田思路. 非典型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研究[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3. 杜贵波 . 大学生实习权益受损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J]. 山西:法制博览 ,2024,(31):11-14.4. 张西流 . 保障实习生权益关键要监管链条“ 实心”[J]. 北京:中国就业 ,2023,(06):57.5. 鲁小艳. 顶岗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研究[D].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23.6. 温远灏 .“没身份”的实习生权益谁来保障 [N]. 北京:法治日报 ,2023-04-12(004).7. 廖 炜 . 大 学 生 实 习 期 间 的 法 律 保 障 机 制 研 究 [J]. 山 西: 法 制 博览 ,2021,(07):27-28.8. 冯宇溪 . 高校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护新双轨制探究 [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20.9. 吴 佳 倪 . 论 大 学 实 习 生 劳 动 权 益 的 法 律 保 护 [J]. 山 西: 法 制 博览 ,2019,(25):73-74.10. 丁关东 , 问清泓 . 实习生权益受侵的司法救助介入分析 [J]. 天津:职业教育研究 ,2021,(10):41-46.注:2025 年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立项编号:zysf20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