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研究
付佳鑫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引言
为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为东北地区探寻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逻辑与可行路径,帮助东北地区完成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指出东北地区城市动力系统的短板与阻滞点,并提出优化动力系统,推动东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1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困境分析
1.1 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与区域竞争力下降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出现明显的疲软,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逐年下滑。根据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分析,2023 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比已降至 5% 以下,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质量。辽宁为例,2023 年经济呈复苏趋势,但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关键指数仍然疲软,区域内活力不足,经济活力欠缺。
1.2 产业结构单一与转型困难
早年间,东北地区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先进地区,但长期经济发展依赖重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巨大挑战。吉林省汽车产业占比过高,汽车销量直接影响全省经济走势。黑龙江省主要依靠能源,大庆油田的产量递减对当地财政造成持续压力。产业结构单一持续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研究报告显示,东北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不足 10% ,远低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结构单一问题转型困难,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
1.3 人才外流与创新转化不足
东北地区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本地的重工业产能注定了东北的人才结构偏向于重工业。第7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三省人口 10 年间净减少超过 1,000 万,高素质人才和青年劳动力丧失尤为严重,东北三省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但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较低,高等人才挽留率较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都不高,人才就业机会稀少,导致人才外流,创新转化能力不足。
1.4 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
东北地区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对落后,营商环境有待优化。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行政审批效率、市场准入便利度等方面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大型国有产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进展但历史包袱,市场化经营机制仍然有待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无法为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限制了东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1.5 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升
东北地区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参与国际循环的程度相对有限。即使拥有大连、营口等重要港口,外贸依存度明显低于沿海地区,这也导致东北地区国际交流较少。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落实实施已满 4 年,但在制度创新、外资吸引等方面,与先进自贸区依旧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中俄边境贸易频繁,但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业务水平依旧有待提升,对外开放的新优势有待进一步培育。
2 优化动力系统、推动东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1 强化科技创新转化,构建区域创新联合体
东北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优秀教育资源,但科技成果本地转换率长期偏低,导致人才外流。为帮助东北地区实现人才挽留,需要建立全新的创新生态系统,为人才提供全新的发展温床。哈尔滨自贸区通过设立科技经纪人工作室,深度与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实验室联动,推出了创普润高纯金属、行善医疗智能心电一体的40 余个高精尖项目落地,大大提升了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为国家科研作出贡献。吉林市则依托中车长客研发的氢能源市域列车,实现了 160km 全系统验证,助力推动零碳交通与冰雪旅游深度融合,展现出了东北地区全新的创造力与活力。东北地区需要联合产业进行创新,着重发挥自身优势,在航天装备、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造全新的国家级的重视平台,挽留科技人才,破解实验室成果外流的困境。
2.2 推动产业多元化与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解决东北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进行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以双鸭山为例,双鸭山市实施“依靠煤、不唯煤、超越煤”的战略,鼓励创新改革,在市内打造煤炭、石墨、钒资源、腐蚀酸综合储能 500 亿级的产业集群,打破了仅有煤炭的单一产业结构。鹤岗市则推动石墨产业,从粗放开采向高附加值转型。辽滨经开区构建石化、油粮加工等产业,以此来丰富产业多元化,推动绿色转型,培育东北地区的新质生产力。
2.3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
东北振兴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必要时需要鼓励个体经营,丰富市场。哈尔滨自贸区推行“双自”联动机制,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开辟永久居留的通道,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东北,为东北做新鲜活力。同时出台《培育新质生产力若干政策》,对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基于省级奖补 50% 的追加补贴,鼓励企业创新,为东北地区注入新鲜活力。东北地区可以借鉴黑河市的经验,通过畜牧贷、活体贷等金融创新模式缓解企业融资的难题,鼓励个体、小企业大力发展,建立跨部门辅导,对重点项目实施一对一服务,精准解决建设的相关难题。
2.4 加快能源结构,优化建设新型储能体系
东北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传统能源,为促进城市发展,需要加快新能源布局电网调峰能力的建设。松原市则是积极探索储能应用,系统的东北首个电网测一次调频储能项目,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撑。将能源结构进行优化,积极探索多方面的新型储能体系,会大连市的东北相关城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既开发了新的能源设施,保障了能源系统稳定运行,还丰富了东北城市的能源形式。
2.5 扩大对外开放与区域协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东北地区的地理优势较为明显,可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重要港口如大连港口等,让东北地区进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哈尔滨为例,哈尔滨的自贸片区积极开拓了国际合作空间,在莫斯科建立了离岸孵化器,双方携手,助力科技等多领域的交流。白城市主动对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想要建立起“白电入长”项目,促进资源与能源的跨区域流动。吉林省则是联动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罗先经济特区,推动农业产品交换加工。黑河市则是通过品牌推广与特色活动,带动了线上电销销售和增长,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与跨界协同的共同发展。
结语
推动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破除传统的发展模式路径依赖,构建全新的新型动力系统,保障各部分协同发力,形成正向循环,为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我国东北地区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振兴东北发展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发展东北城市经济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曲莉 . 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2024(3):154-156.
[2] 张阳, 赵海东. 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22(21):28-30.
[3] 王楠 , 陈敏 , 刘加敏 , 等 . 面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珠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源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跃迁特征分析 [J]. 测绘通报 ,2025(7):164-168.DOI:10.13474/j.cnki.11-2246.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