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 “问题链” 教学法的应用与反思
张必炜
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1 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初中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其未来适应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素养。“问题链” 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围绕 “问题链” 教学法在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对其进行反思,以期为初中科学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问题链” 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2.1 内涵
“问题链” 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问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序列。这些问题如同一条链条,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2.2 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问题链” 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
2. 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其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问题链” 教学法中的问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链” 教学法在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3.1 基于教学目标设计问题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链” 的设计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需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后再设计问题链。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课,围绕 “了解成像规律,培养观察与实验探究能力” 的目标,可设计问题链:凸透镜对光线有何作用?物体在二倍焦距外、二倍焦距处、一倍与二倍焦距间、一倍焦距内时,成像情况分别如何?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3.2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链
“问题链” 设计需贴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难度和梯度要适宜。过简则无法激发兴趣,过难则易使学生畏难。以 “浮力” 教学为例,针对初中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点,结合生活经验设计问题链:为何木块漂浮、铁块沉底?游泳时为何有向上的力?轮船为何能航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浮力?从熟悉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相关知识,符合认知规律,能激发探究欲。
3.3 在实验探究中应用问题链
实验探究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问题链” 能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探究。在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中,可设计问题链: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与压力关系时,需控制哪些因素、如何改变压力?探究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方案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结论与猜想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掌握实验探究方法,提升能力。
4“问题链” 教学法应用中的反思
4.1 存在的问题
1. 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与教学内容脱节,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 问题难度把握不当: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些问题则过于复杂,让学生无从下手,影响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3.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问题链的设计不合理或教师引导不当,部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4. 评价方式单一:在应用 “问题链” 教学法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回答出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4.2 改进策略
1. 提高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链。
2. 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又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同时,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 加强教师引导,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 完善评价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结论
“问题链” 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设计问题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然而,在应用 “问题链” 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不断优化问题链的设计,加强教师引导,完善评价方式,才能充分发挥 “问题链” 教学法的作用,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乔丹璇 .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初中生科学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 ,2020(28):5-8.
[2] 杨小文 . 问题链教学提升科学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D]. 浙江 : 浙江师范大学 ,2023.
[3] 杨尧清 . 问题链教学提升初中生思维品质研究 [D]. 江苏 :苏州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