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徐元元
环县耿湾乡初级中学
引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宣称,物理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要求教学创新不可仅停留在形式的变化,需围绕核心素养去设计教学相关活动:利用“科学观念”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运用“科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经由“科学探究”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经由“科学态度”的渗透培育学生严谨的治学习性。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创新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教材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核心观念,着重依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仍有三大问题显现:一是教学跟生活实际脱节,多数课堂以讲理论为主,学生难以把物理知识跟日常现象结合起来,如学习压强内容的阶段,仅以公式推导的方式讲解,遗漏了“书包背带为啥加宽”之类的生活案例;二是实验教学走向形式化态势,因为课时安排紧张、器材数量不足等影响,部分实验用教师演示把学生操作替换了,学生缺少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三是评价方式极为单一,过分依赖纸笔考试,漠视对学生探究过程、思维方法的综合评定。这些问题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低落,不大容易形成核心素养所规定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等关键能力。结合教材特性探索教学创新途径,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必然行动,也是提升物理教学实际成果的重要路子。
二、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1.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教材内大量案例出自生活,教学里可借助“生活现象—问题提出—探究解决”的逻辑架构,打造沉浸式学习情境。在光的折射教学过程中,播放学生都知道的“筷子放进水里变弯”“鱼缸里的鱼看上去变大”等生活场景视频,询问这些场景反映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实验方案,借助玻璃杯、水、筷子等身边的器材自主开展探究。在开展浮力教学期间,要求学生自带橡皮泥、空瓶、鸡蛋等东西,经由“让橡皮泥漂浮”“让鸡蛋在盐水中呈悬浮状”等趣味任务,自主摸索浮力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联,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能让学生体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把教材内的抽象概念转化成可察觉的生活问题,进而积极投入探究活动。
2. 创新实验教学形式,深化探究能力
结合教材中探究与实践板块的要求,可从两方面去实现实验教学创新:一是精简实验材料,凸显探究要义。就《串联和并联电路》这个实验而言,倘若实验室器材短缺,能引导学生借助电池、小灯泡、导线等简易材料,自主构思让两盏灯同时点亮的电路,经过“试错探索—调整革新—总结结论”的过程,领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二是扩充实验维度,延长探究深度。在《声音的特性》教学环节里,除了把教材中“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完成外,添设“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规律”拓展实验,让学生利用课桌、水管、空气等不一样的介质传递声音,记录声音传播的速度跟清晰效果,自行归纳声音传播得有介质,固体传声效果最好的结论。可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模式,把学生分成设计小组、操作小组、记录小组、汇报小组,明晰分工安排,齐心合作完成实验,既造就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符合教材对合作探究的要求。
3. 融合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借助信息技术能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局限,协助学生攻克教材中的抽象难点。在电流的形成教学的实施阶段,由于电流既不可见也不可触摸,可采用动画展示自由电子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的流程,把抽象的电流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动态画面。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的时候,采用虚拟实验软件,使学生通过挪动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实时留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产生的变化,快速归纳出不同物距下成像规律,击破教材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难点。可利用线上平台布置拓展探究任务,如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资料,制作图片或短视频在课堂分享,既拓展学习视野,又落实教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4.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兼顾过程与结果
结合教材给出的培养目标,构建起“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聚焦记录学生的探究表现,诸如实验设计方案的合理状态、小组合作中的贡献成效、课堂提问与发言的质量表现等,可利用课堂表现记录表、实验报告评分表予以量化;终结性评价可增设针对实践任务的评价,如让学生去做设计一个简易净水器、测量家庭用电器电功率之类的实践任务,按照任务完成时展现的创新性、实用性评定分数。多元评价体系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避免“唯分数论”,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从而更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采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创新实验优化探究过程、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学习难点、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可让物理课堂从无趣的理论灌输变成生动的探究征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之际,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实践能力及创新观念。教学创新永不停歇,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不断钻研、优化,切实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帮扶学生达成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韩海燕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 [J]. 教学管 理 与 教 育 研 究 , 2023, 8(14):88-90.DOI:10.3969/j.issn.2096-224X.2023.14.030.
2. 魏志敏 .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 2023(4):4.
3. 李文婷.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J]. 读写算,2024(1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