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与经验研究
刘财安 夏耀林 罗怡静
中共丰城市委党校 江西宜春 331100
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案例分析
1.案例一:[A 市乡镇1]积极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农业体系。通过在农田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气象条件等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智能管理平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控制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环节,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信息,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信任。
2.案例二:[A 市乡镇2]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第一产业方面,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培育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在第二产业方面,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将当地的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等产品,不仅增加了产品的保存期限,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在第三产业方面,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通过举办各类农事体验活动、民俗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3.案例三:[A 市乡镇3]高度重视人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采取了一系列人才振兴举措。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农业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资金扶持、场地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外,还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
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总结
1.政策支持是保障。A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例如,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规划引领,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科技创新是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动力。A市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和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
3.产业融合是途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A 市通过产业融合,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附加值,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产业融合还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生活富裕。
4.人才培养是关键。人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资源。A 市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同时,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1.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土地租金的提高,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波动频繁,导致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此外,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挑战,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经营风险。
2.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需完善。尽管 A 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足,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果转化应用率低。A 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相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不完善,存在着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难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4.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A 市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农村吸引人才的能力较弱,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和精准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同时,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
4.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留住人才。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完善农村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留住农村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丽红;苏玉琼.“ 数农融合” :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重庆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
[2]李晶晶.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5(2).
[3]杨涛.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 [J].南方论刊,2025(2).
基金项目:2024 年度宜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与经验研究——以丰城市为例》(swdx2024-18)
作者简介:刘财安(1981—),男,江西永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