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

李伟琼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习主席在谈到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强调:应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让价值观走进课堂,进入脑海。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学习生涯的起点。幼儿在 3~6 岁时已初步建立起基本的社会认知。在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教授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爱岗敬业情感和诚信、友善的美德。

、 幼儿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合理布置环境,培养幼儿爱国情感

从记忆角度来看,与成人相比,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心智水平与认知能力具有较大差异,思维方式以形象为主。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殊思维方式,利用情景教学组织幼儿进行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在游玩中学会传统文化,掌握文化精髓。

爱国元素的创造。幼儿在成长中,情感受生活场景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善于采用幼儿的情感特征,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布置爱国主义元素,如活动室、教室走廊过道、户外的互动场所,在幼儿能看见触摸到的地方感受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上下楼梯,将富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卡通画镶嵌在墙上,幼儿会被图画上可爱的形象、鲜艳的颜色所吸引,在家长或教师的陪同下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将历史名人图书放置在语言区,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理解并掌握爱国故事,生化自己的爱国情感。

2.爱国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教师按照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制定了“ 我爱祖国” 飞行棋游戏,在棋盘的编制过程中加入了国内著名景点,同时将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设置为惩罚,如后退、暂停。星期一的国旗下表演,幼儿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唱着神圣的国歌,聆听赞美祖国的演讲,内心萌发爱国情感。传统节日是传递爱国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园教师在特殊的节日里创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氛的环境,让幼儿真正走入爱国环境中,感受爱国教育。重阳节,教师组织幼儿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在敬老活动中懂得“ 孝敬老人” 的传统美德。端午节,教师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开展包粽子的亲子活动;国庆节,组织幼儿表演节目,在活动中庆祝祖国妈妈生日,气氛活跃的爱国主题活动,不仅仅让幼儿感受到传统节日的快乐,也能耳濡目染的接受爱国教育。

(二)亲身体会,培养爱岗敬业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中,培养幼儿敬业精神,为走入社会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园教师为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可以组织幼儿打扫卫生、自主排放班内图书与玩具,加强幼儿独立动手能力。

1.组建劳动兴趣小组。幼儿在各种劳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可以形成爱劳动、爱动手的良好习惯,也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教师在三八节时,为幼儿布置以劳动为主题的家庭作业,幼儿在能力范围内可以选择性为妈妈做事情,积极主动分担家务,如饭前摆放碗筷、为妈妈端杯水、折叠干净衣服。

2.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长应安排幼儿参与到家务劳作中,尤其是生活自理方面,如独立穿衣、叠被子、刷牙。教师表扬家庭作业完成良好的幼儿,培养学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在劳作中感受劳动的伟大、光荣。为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团队竞争性的游戏,《赛龙舟》作为一种体育游戏,也是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创造诚信氛围,陶冶幼儿诚信美德

幼儿园教师在培育幼儿良好品德时,应充分运用各种契机,如游戏活动、语言活动等,让幼儿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坦荡的品性。

1.营造诚信环境。教师利用《狼来了》这一故事,编制成为语言活动及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撒谎的后果,真正意识到诚实是好孩子的良好品质。每个班级的宣传栏内可以放置“ 诚信宝贝” 评比栏目,粘贴幼儿诚信的照片及幼儿园诚信活动图片,通过图文的方式宣传诚信教育。教师选择蕴含诚信的儿歌、古诗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陶冶幼儿诚信美德。

2.言传身教。教师为传授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应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做示范,激发幼儿的诚信动力,切实做到承诺幼儿的每一件事,当遗忘时应主动与幼儿道歉,并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弥补。家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均要注重诚信,在言行举止、思想品质等方面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真正理解并感受到诚实、正直、爱心,在学习与生活中传递诚信,落实诚信美德。

(四)开展感恩活动,培养友善品德

宽以待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美德,秉承友爱精神,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一个人是否具备宽以待人的友爱精神,与幼年时期的团结友爱意识具有密切相关性。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应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友爱意识,使得幼儿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其他人的帮助爱心。教师选择与感恩主题相关的教育活动:

1.组织主题活动。学习《感恩的心》,加上手语动作编制成为节目,在母亲节、父亲节时登台表演;教师编制以友爱意识为主题的体育游戏——《小兔抱抱》,游戏活动中,代表山洞的“ 圈圈” 逐渐减少,幼儿们为避免被大灰狼抓走而紧紧拥抱躲在一个山洞中。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可以领悟到团结友爱精神,在被爱中学会爱别人。

2.家园教育中,家长应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感谢他人的帮助,在与他人交往中懂得谦让,鼓励幼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中帮助他人。当父母、教师或同学生病时,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日常生活中,当遇到小伙伴摔倒时,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伸出手,拉起小朋友;在活动室内玩玩具时,鼓励幼儿懂得谦让,不能相互争抢,轮流选择玩具,建立互助互爱的友谊。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懂得感恩,帮助、关心他人,自己也能感受到快乐,逐渐培养友善的良好品格。

总之,对幼儿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复杂且深奥。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借助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开展易于幼儿接受且理解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幼儿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董金环, 石朴, 张贤玲, et al. 运用故事欣赏教学模式对幼儿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J]. 新课程(上), 2017,23(7):123-124

[2]徐凤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现实思考——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11(2):256-257.

[3]翟丽丽. 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4(26):278-279

[4]桑晓琳. 让中华传统美德滋养孩子的心灵 ——关于"节俭"美德的学校、家庭教育研究[J]. 时代教育, 2017,18(10):23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