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赵晓梅

长春市宽城区实验学校 132500

引言: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往往依托于教材例题和习题展开,这容易让学生陷入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的模式当中,进而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不良影响。单元蕴含着诸多数学实践资源,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营造了有利环境,通过把体育赛事中的记分规则,胜负判定之类的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探究任务。在现实情境里引领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有益于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一)促进知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数学知识来自实践又服务实际,项目式学习凭借真实情境把传统教材和现实生活隔开的墙推倒。“ 体育赛事计分” 项目以胜场、负场和总积分为核心要素,促使学生探究这些数据的来源及其背后体现的比赛规律。通过系统分析各类竞技规则,学生能直观领悟数学符号和公式的真正含义,冲破以往对数学学科形成的认知——数学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体系,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工具。这个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对数学实用价值的认识,又激起他们用数学知识去剖析日常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做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二)助力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项目式学习给这些素养的有机融合给予了很好的教学平台。“ 体育赛事计分” 项目让学生从繁杂的数据里提炼出关键信息,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分析水平,而且推动了数学建模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通过剖析胜负关系,创建方程模型,又加深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的体会,在积分统计和排名排序时,数学运算技能也得到了加强,各个素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彼此交融,共同促进,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零散化的限制,进而有力地推动了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三)推动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大多由教师主导,采用讲授加练习的形式展开,这容易让学生产生被动接受心理,进而遏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主导,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探究活动当中,并推动同伴间相互协作交流。“ 体育赛事计分规则设计” 这样的实践课程里,学生被分成小组,承担起数据采集,方案制订以及矛盾调解等事务,整个过程都要用到批判性思维去规划并高效沟通。这种教学手段把学生从知识传递的被动接受方变成探究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研究方法,而且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从而为自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根基。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真实情境创设项目任务

依托真实情境展开,能全面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沉浸感。在塑造情境的时候,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融合多种数学要素,而且这些要素要有探究的价值,这样才能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类情境里的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开放性等特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处理,这就符合核心素养提倡的那种综合性能力培养的目标。利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体育赛事记分系统” 课程模块里搭建“ 校园篮球联赛积分规则设计”的实践情境,选该校即将举行的七年级篮球锦标赛做背景,提出核心任务“ 设计并达成一套科学合理又公平公正的积分机制,用它来评判比赛结果并决定最终排名” 。这个情境依靠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经验,具备真实性和互动性特点,在任务推动下,学生要综合考量诸多现实因素,单场胜负对应的积分分配办法,平局时的额外加分规则,同分情形下优先级判定标准,胜负关系,净胜分差,还要借助图表或者数学建模精确阐述计分逻辑。这些问题涉及方程、统计学和逻辑推理这些数学的核心领域内容,能够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做到精准对接。

(二)构建阶梯式任务链促进探究引导

把复杂项目目标拆解成层级递进的子任务序列的教学设计方法,目的是减小认知负担并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学习。它要依照认知发展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递进次序来搭建,并且保证前面的任务给后面的任务赋予理论根基和操作支持,而且利用前后链接促使知识加深拓宽,各个子任务针对某个数学概念或者技能要素展开。通过系统的任务链推进知识体系的塑造和综合素养的优化,这个模式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本质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进自信心。

本研究创建了“ 体育赛事积分体系” 的三维任务架构,包含如下三个层次的内容。在第一层级任务中,“ 解析现存计分机制” 要求学生对CBA、NBA 等主要篮球赛事的积分规则展开细致剖析,并用数学语言准确描绘胜场积分、负场积分同总积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炼出“ 总积分=胜场数 × 胜场积分 + 负场数× 负场积分” 这个关键公式,进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和模型建构能力。在第二层级任务里,“ 解决积分争议问题” ,通过设置特定情境开展实践训练,“ 假如A 队胜5 场,负3 场,共积13 分;B 队胜4 场,负4 场,共积12 分,那么C 队胜2 场,负5 场,其预期积分为多少?”这样的情形模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复杂积分规则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在第三层级任务当中,“ 改良计分规则设计” 则促使学生从公平性、科学性等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并改进现有的积分制度,以求达成一个更为合理、公正的比赛评判体系。本研究设计了两个递进式任务模块:第一阶段任务是利用代数建模方法来确定变量,建立方程组求解胜负场积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第二阶段任务是探究“ 优化记分机制” ,让学生分析现有规则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改进方案,完善评分体系,还要阐述理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层级化任务链条设计有益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三、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形成任务序列,创建多元评价体系,给学生深入参与数学探究活动赋予了强有力的支撑。拿“ 体育赛事积分规则” 这一教学实例来说,它不但做到了学科知识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而且系统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使传统教学模式朝着现代教育理念转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同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精心规划项目任务并完善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邓召泽. 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5,41(08):43-47.

[2]沐文中,胡锦秀. 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中教师思维预见力的价值与培育[J].教学与管理,2025,(22):26-29.

[3]印冬建. 初中数学新教材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意义及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5,(2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