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双减” 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吴俊军 钊建辉

锡林浩特市第五小学

一、引言

“ 双减” 政策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运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在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巩固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 双减” 政策实施前,小学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学校对体育家庭作业重视不足,布置随意性大,多以机械重复的跑步、跳绳为主,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有些家庭作业难度设置不合理,要么过于简单无法达到锻炼效果,要么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导致学生抵触;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很多学生难以坚持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 双减” 背景下,如何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小学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双减” 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 双减” 政策下,学生课后时间相对充裕,但也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因此,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生动活泼的运动形式。例如,将跑步设计成“ 家庭寻宝跑” ,让学生在小区内根据线索寻找“ 宝藏” ,在奔跑中完成锻炼;把跳绳与儿歌结合,编创“ 跳绳童谣” ,让学生边唱边跳,增加运动的乐趣。同时,趣味性不能脱离实效性,作业设计要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和锻炼效果。在设计“ 家庭寻宝跑”时,合理规划路线长度,确保学生的跑步时长和强度达到锻炼要求;“ 跳绳童谣” 的节奏设置要科学,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达到有效的跳绳次数。通过趣味性与实效性的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在锻炼中受益。

(二)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统一

“ 双减”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时间。例如,提供“ 运动菜单” ,列出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打篮球等多种项目,让学生每天选择 1-2 项进行练习;允许学生自主安排锻炼时段,可在傍晚放学后,也可在周末的某个时间。但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教师要在布置作业时明确运动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如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中的安全防护等;通过线上视频、图文说明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避免因动作不规范造成运动损伤。家长则要在学生锻炼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引导,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自主性与指导性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又能保证作业的顺利完成。

(三)个性化与生活化相融合

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运动能力存在差异,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要兼顾个性化需求,避免“ 一刀切” 。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可布置低强度、易操作的作业,如散步、简单的拉伸运动;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安排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如进行跳绳进阶练习、学习简单的武术动作。此外,体育家庭作业要贴近生活,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现有资源,让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将做家务与体育锻炼结合,把扫地、擦窗户作为“ 家庭劳动体能训练” ,在完成家务的同时锻炼肢体力量和协调性;利用小区的健身器材,设计“ 社区健身挑战” ,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锻炼。个性化与生活化的融合,使体育家庭作业更具可行性和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锻炼需求。

三、“ 双减” 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的作业反馈机制

有效的反馈是保障体育家庭作业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锻炼效果。教师可通过班级微信群、小程序等线上平台,让学生或家长上传锻炼照片、视频,记录运动时长和强度;定期组织“ 体育作业分享会” ,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锻炼心得和成果,展示运动技能。

同时,引入家长反馈,通过“ 家庭锻炼记录表” ,让家长记录学生的锻炼情况、身体反应等,并及时与教师沟通。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针对性地调整后续作业设计。多元化的反馈机制,能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锻炼动态,及时给予指导,提高作业的实施效果。

(二)构建家校协同的实施体系

“ 双减” 背景下,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需要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构建家校协同的实施体系。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体育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体育锻炼中。

开展“ 家庭运动日” 活动,每月设定一个周末为“ 家庭运动日”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如亲子跑步比赛、家庭羽毛球对抗赛等,在互动中增进感情,同时让家长成为学生锻炼的榜样。教师与家长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共同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为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新作业评价方式

传统的体育作业评价多以结果为导向,如只关注学生跳绳的次数、跑步的速度。“ 双减” 背景下,应创新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如记录学生是否坚持每天锻炼、锻炼时是否认真投入;发展性评价则纵向比较学生的体质变化,通过前后两次体质测试数据的对比,肯定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采用“ 星级评价” “ 成长档案袋” 等方式进行评价,“ 星级评价”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锻炼表现等给予 1-5 星的评定;“ 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的锻炼记录、照片、视频、体质测试报告等,全面反映他们的锻炼历程。通过创新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结束语

“ 双减” 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趣味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统一、个性化与生活化相融合的设计原则,采取建立多元化反馈机制、构建家校协同实施体系、创新作业评价方式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体育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未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 双减” 政策的深入推进,持续优化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让体育家庭作业真正成为学生体质健康的“ 助推器”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少波.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作业的实施与分析——以“ 数学 + 体育与健康” 为例[J].现代教育,2024,(12):12-15.

[2]任东子.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23,25(05):224-226.

[3]成娟,朱亚成.“ 双减” 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业设计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7):182-183.

[4]陈丽.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外作业有效布置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22,(13):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