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引导见贤思齐 榜样引领前行

作者

薛建慧

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

一、案例基本情况

1.学生基本情况:小杨,男,11 岁,四年级,性格外向好动,做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和同学相处,经常和同学发生口角。缺乏担当精神,对班级安排的事情比较计较,不能积极配合班干部做好分内之事,在同学中口碑不好。成绩在班级排名靠后,缺乏上进心,对成绩没什么自我要求,认为只要能够及格就行,不争取优秀。缺乏吃苦精神,做作业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志向和理想,对学习的意义没有清晰定义。

2.家庭情况:小杨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在外省当兵服役多年,一年能够回来一到两次,每次半个月左右。母亲平常忙于自己的饮食店生意,经常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跟他也较少交流。平常主要是爷爷接送,在家里更多时候也是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对他比较溺爱。

3. 不良言行具体表现:一是性格好动,上课坐不住喜欢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思路不能跟着老师走。二是对自己未来缺乏定位和考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没有努力方向和喜欢的榜样。三是性格比较自私,缺乏担当,不善于和同学交流,不能体会他人的难处,经常和同学发生口角,人缘不好。四是缺乏吃苦精神,学习沉不下心,浮于表面,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

二、案例分析

小杨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基本情况中的不良言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交流和思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爷爷奶奶无原则的溺爱缺乏边界。平常小杨主要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带,所谓“ 隔代亲” ,作为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爷爷奶奶对他过于溺爱和放任,凡事都依着小杨,只要他想要的能买都买回来,哪怕是对身体有害的“ 垃圾食品” 。看电视也是毫无节制,看到他不想看为止。在家里他就是“ 老大” ,对爷爷奶奶缺乏尊重,稍有不如他意,就大发雷霆。这种处事方法一直带到了学校,因此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基本每天都会被同学“ 投诉” ,同学们也不想也不敢和他交朋友。

2.父母的爱缺失陪伴不够。小杨的父亲是部队的军官,一直在外地服役,每年只有一个月的假期在家,其他时间都无法给与小杨父爱关怀。他妈妈自己开了一个餐饮小店,早上需要很早去进货,晚上要忙到很晚才回家,回来基本上小杨该睡觉了,因为打理生意比较辛苦所以回来心情不是很好,有时候小杨为了博得关注故意闹点动静,换来的经常是妈妈的责骂。

3.志向不明缺乏理想信念。因为爸爸妈妈平时疏于陪伴教育,爷爷奶奶又比较溺爱对学习不管不问,小杨有点玩物丧志,经常是用最快速度完成作业,就开始看电视打游戏。沉迷于游戏的快乐,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过认真的思考,也不知道怎样去寻找自己的社会定位和价值,没有一个让他比较敬佩的榜样,也不清楚自己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

三、教育策略

1.点亮星火之光——结对榜样同龄人

为了让小杨能够在班上尽快的融入,尽快的树立同龄人该有良好品德,在开展班级“ 互帮互助结对” 活动中,我有意识的让班长小陈和他结对。一方面,我提前跟班长进行了沟通,告知他小杨的家庭情况,和他讨论小杨的问题症结和帮带方法。另一方面,我与小杨进行了多次沟通,刚开始他对结对子这个事情比较反感,认为是对他的否定,也提不起兴趣,觉得和班长不能友好相处。为此,我跟他讲清了这次结对子的出发点和意义,告诉他虽然班长和他结对子但他身上也有好多东西值得班长去学习,比如思维活跃,热爱运动等,让他放下了芥蒂之心。同时,也询问了他对班长的看法,得到了他对班长的认可和向班长这个榜样学习的态度。实践过程中,将班长和小杨调到了同桌,方便班长用自己的言行来对小杨进行榜样心理暗示,同时,班长小陈也主动与小杨进行课间交流,拉着他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相处,在小杨出现不当言行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交流校正,在小杨不予理解的时候能够主动向我求助,一起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为了将身边榜样的品质更加具象化,我还设计了“ 为同桌点赞” 卡,引导小杨去发现自己同桌小陈的优秀品质并写在纸上,定期收集点赞卡并进行点评,对发现同桌优秀品质多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引导他更多的去发现别人优秀品质,并看齐追随。

为同桌点赞卡

2.发现家庭之美——体会父母榜样力量

为了增强“ 家校共育” 效果,我多次去小杨家进行家访。一方面,与其母亲沟通小杨父爱母爱的缺失带来一系列问题,希望她能够调整好工作时间给与小杨更多的陪伴和爱。另一方面,也和小杨爷爷奶奶交流教育之道,希望能够给与小杨的爱不要偏倚,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要有边界。经过几次家访,小杨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调整工作时间,将晚上都留给了小杨。同时,我加强与小杨的沟通,让他多理解父母,为他讲述父母的不易。包括他父亲在部队的国防奉献,他母亲为了家庭开支的辛勤劳作。为了进一步让小杨感受父母的不易,引导他心生感恩,理解他人,在周末的时候让他妈妈带着他一起进货,一起打理餐馆生意。经过几次的辛苦体验,小杨没有了原来对父母的怨气,多了一份理解,虽然还没有迈出主动向父母表达爱的步伐,但对妈妈的情感较之原来有了很大的改善,愿意多和妈妈交流自己的想法,也愿意为妈妈分担部分家务了。爷爷奶奶虽然对小杨还是偏爱有加,但也在妈妈回归家庭后自愿退居教育二线,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妈妈,教育效果明显改善。

3.追寻大国之器——用榜样校准航向

俗话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亮前行的灯,理想是灯,照亮未来的路。针对小杨缺乏理想这一实际问题,我和他一起,找寻大国之器,一起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灿烂辉煌的人生。为此,我给他设置了“ 一周一星” 阅读计划,从黄继光到董存瑞,从钱学森到邓稼先,每次阅读周结束我都会用故事交流的形式和他一起讨论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一起探讨他们身上的光辉品质,从刚开始的不敢表达到后面的积极发言,从开始的兴趣不浓到后面的眼中带光,小杨对自己未来的航向渐渐清晰,多次表达想当科学家的愿望。另外,为了增加社会实践,在“ 雷锋学习日” 我动员小杨和同学们一起打扫马路、清理垃圾;利用周末时间,让他家人带着他参观驻地叶挺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等革命红色圣地,引导他实地感受先烈的事迹,激发他内心的敬佩之心,用榜样的力量为他校准人生航向。

四、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教育,现在小杨的状况有明显好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同学关系也好了很多,学习成绩也进步了。面对小杨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得到以下启示:

1.没有一个学生不可教育。刚开始,小杨的各种表现确实让人对其不抱信心,但随着教育的深入,发现只要肯下功夫,有时候学生的转变让人难以想象。

2.教育学生需要坚持不懈。小杨的教育案例持续超过两年,刚开始效果也不是很好,尤其他自己开始也不是很配合,但一路坚持,虽然付出很多,却也终得汇报。

3.对榜样的敬佩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种子。从小杨的教育案例,发现榜样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他可以激发孩子内心的光明种子,引导他向光而行。

4.家校共育才能强化教育效果。原生家庭影响是巨大的,“ 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有着莫大关系,这次小杨能够转化成功也得益于他家庭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