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毛海涛
兴安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突泉分中心 137500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公路工程的建设力度,施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应客观认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以及质量问题。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应准确掌握各项施工技术要点,构建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材料设备、现场施工的所有工序进行严格的管理监督,以确保沥青路面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一、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沥青路面施工中主要涉及沥青混合料制备技术、摊铺技术、碾压技术以及接缝处理等多项施工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沥青路面的施工实践中,部分施工单位受自身技术能力、施工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一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或降低施工成本,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导致沥青路面存在质量缺陷,在后期运行过程中易发生路面开裂、车辙、泛油等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二、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一)沥青制备施工技术应用
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应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沥青混合料配比,为保证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合理确定拌合站位置,严格按照设计配比控制各成分的用量。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应均匀充分,且应准确控制搅拌时间以及拌和温度,避免出现离析等现象。
(二)摊铺施工技术应用
在正式开展摊铺作业前,施工单位应通过试铺优化松铺系数、摊铺设备运行速度以及摊铺温度等各项技术参数,且应对施工段作业面进行彻底的清理,避免有杂物或积水存在。质量控制部门在确认作业面整洁干净、摊铺设备状态良好、熨平板安装就位后,方可批准施工开始。摊铺设备应保持匀速慢性,其行驶速度一般应为 2m/min-6m/min ,且在行驶过程中应保持连续性,不得随意停顿、变速或调头[1]。
(三)碾压施工技术应用
在完成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施工后,应随即进行碾压作业。碾压作业一般应进行初压、复压以及终压。施工单位应合理选择碾压设备,且应严格控制碾压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以及碾压温度,以确保压实度达标。如同时使用多台碾压设备进行碾压时,应结合轮辐合理控制其碾压宽度,以消除轮迹,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四)接缝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接缝处理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对纵向接缝进行处理时,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冷接缝或热接缝处理技术。采用冷接缝方式时,施工人员应将已摊铺完成部分刨出毛槎,均匀涂刷粘层油,之后再进行新料摊铺。新旧部分搭接宽度应控制在 50m-100mm 左右[2]。当下层软化后应将搭接部分铲除,最后再以跨缝方式将其压紧。而热接缝技术则是留下 10-200mm 左右不碾压,将其作为后续基准面,最后再跨缝压实。在处理横向接缝时,施工单位可采用平缝缝方式,用锯缝机将层厚不足部分铲除,均匀涂刷粘层油,再摊铺沥青混合料。当接槎部分软化后,应依次进行横纵向碾压,确保连接平顺。
三、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一)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设备质量
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性能是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质量控制部门应从材料设备的采购环节入手,加强对供货厂商资质、产品质量、供货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的考查,以确保所采购物料设备的各项指标参数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在施工材料设备入场环节,质量控制部门应详细审核出厂证明、产品合格证以及质量检测报告等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且应通过抽检等复核其质量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进场后的材料设备均应存放于指定地点,并做好各项保管措施,建立台账[3]。施工材料应按照其类型、尺寸规格等分类存放,码放整齐。同时,在施工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质量控制部门应进行随机抽检,以避免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影响相关工序的施工质量。同时,质量控制部门应加强对施工设备维护检修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核检修人员的职业资格以及维护检修计划,确保所有施工设备性能状态良好,能够满足沥青路面施工的实际需要。
(二)严格控制地基处理质量
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结构强度也会对沥青路面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质量控制部门在路面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工程区域的地基条件,严格检查地基处理质量,确保地基平整度、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均能够满足路面施工要求,从而避免在后续路面施工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等质量问题。同时,质量控制部门还应加强对公路边坡结构稳定性的监测控制,严格控制其坡率,以防止路面施工中发生滑坡等问题。
(三)严格控制摊铺碾压施工质量
摊铺碾压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性环节,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质量控制人员应加强对摊铺碾压施工工艺的了解,准确把握其质量控制要点。保证摊铺碾压施工质量的核心是对沥青混合料温度的控制。质量控制人员应动态监测施工环境温度、沥青预热温度、摊铺施工温度以及初压、复压和终压温度。一旦发现温度与工艺要求存在明显偏差时,质量控制人员应立即通知现场施工单位及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路面压实度符合设计标准。
(四)积极应用信息化监测控制技术
施工单位在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应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以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效果。施工单位可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BIM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设备,构建三维BIM 模型,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以准确掌握质量控制的中难点环节,从而优化质量控制策略。同时,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部门可在现场部署物联网传感器以及视频监测设备,对所有施工工序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控制,实时采集施工数据信息,并可自主识别施工质量缺陷,及时向管理人员推动警示信息,从而使施工质量控制更加精准高效。此外,质量控制部门还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工程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基础,使各部门均能够便捷的获取质检信息以及施工进度等关键数据,从而为构建跨部门质量控制联动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四、总结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问题,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提高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同时,施工单位应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科学高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沥青路面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的质量管控,从而全面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琦.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J]. 运输经理世界,2025(4):55-57.
[2] 杨林楠.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策略[J].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4,6(4):7-9.
[3] 王宁,徐卓璐.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 砖瓦世界,2023(10):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