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中振兴背景下县域高中高质量特色化办学实践分析
邢鹏涛 韩中强 秦莉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 464300
引言: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 核心细胞” ,承载着寒门学子对于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县域高中的高质量特色化办学不仅有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还能够满足全县民众对于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县域高中办学模式创新的意义所在。由此可见,如何将高质量、特色化的办学理念贯穿在县域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的全过程,应当视为县中振兴的重要支撑。
一、县中振兴背景下县域高中高质量特色化办学的成效及不足
(一)实施成效
秉持“ 办好家门口的高中” 指导思想,在加强师资人才培训与引进的同时,深入挖掘特色化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其有机融入普通高中的课程大纲[1]。通过深入落实高质量、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县域高中目前已形成贴近广大基层群众实际需求的教育方案及培养目标,旨在培育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复合型人才。采取因地制宜的特色办学模式,助力县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转型目标。
现存不足
县域高中在推动实现高质量与特色化办学的进程中,主要面临教育资源的均衡性较差、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等问题。具体而言,当前时期的县域高中普遍存在教师队伍老龄化、复合型人才缺失、学科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不利于县域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显著的提高。此外,一部分家长盲目追求所谓的“ 优质教学资源” ,从而选择将子女送入当地的特色高中进行就读,以上因素将会增加县域普通高中在生源方面的竞争压力。
二、县中振兴背景下县域高中高质量特色化办学的完善路径
(一)合理配置资源,渗透地域文化
县域高中如果要推动实现高质量以及特色化的办学目标,则不能够缺少传统文化资源的注入。富于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彰显了以生为本的县域高中办学宗旨。因此在县中振兴的宏观背景下,县域高中应当在课程大纲中引进地域文化资源,支持广大学生与家长共享特色化的办学资源。依托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促使学生的知识素质以及道德水平同步提升[2]。县域高中需要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注入社会实践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理实一体化能力。县域高中还应当充分利用传统佳节的机会,针对各年级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自觉传承优秀文化的崇高道德情感,将县域高中打造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培养基地。
(二)加强师资培训,夯实人才基础
县域高中应加强师资引进与培训,学校各年级应当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交流中心,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经验交流活动。县域高中的各学科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深刻认识到县中振兴与教学质量提升之间的内在联系。健全针对各学科、各年级教师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充分激发青年教师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潜能。积极拓宽县域高中的师资引进渠道,不断提升县域高中的人才软实力[3]。县域高中的学校管理者应当积极探索教师人才的激励方式,健全县域高中的教师晋升体系,确保青年教师拥有更加广阔的晋升空间。
(三)创新技术方法,提升品牌效应
县中振兴背景下的县域高中应当依托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县域高中的办学品牌,充分发挥县域高中特有的品牌辐射效应。在课程教学方面应当引进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县域高中特色办学的数据库系统;并需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工具,突破时间以及空间限制,确保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资源共享空间。教师应采用“ 问题为导向” 的课程改革思路,将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实例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参与兴趣。突破“ 以成绩为导向” 的僵化教学理念,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提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县中振兴背景下的县域高中高质量、特色化办学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帮扶与带动。普通县域高中应当依托自身的育人资源特色,明确当前时期的办学方向及定位,加强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近些年来,县域高中在推动实现高质量与特色化办学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总体上仍然面临师资力量短缺、优质生源外流、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县域高中应重视采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加大技术创新以及师资培训的力度,更好满足广大学生与家长对于县域高中育人质量提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文芳.县域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提升行动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4(09):12-16.
[2]胡水林.“ 活力教育” 激发县域高中办学潜能——以浙江元济高级中学为例[J].中小学校长,2023(03):69-71.
[3]郭杰忠.新时代江西县域高中发展的目标路径与选择[J].教育 家,2021(38):15-17.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 年度专项课题“ 县中振兴背景下县域高中高质量特色化办学实践研究” ,立项编号:2024JZX03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