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戏剧游戏的幼儿园表演区环境创设研究
王雅丝
晋江市艺树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晋江市 3622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表演区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语言表达、肢体表现释放天性、发展能力的关键空间。而戏剧游戏以“ 游戏” 为核心,以“ 戏剧” 为表现形式,与幼儿爱玩、爱模仿的年龄特点高度契合。将戏剧游戏理念融入表演区环境创设,既能让环境成为“ 第三位老师” ,又能让幼儿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一、基于戏剧游戏的幼儿园表演区环境创设的意义
(一)对幼儿发展:契合幼儿爱玩、爱模仿的天性,通过沉浸式戏剧游戏,能提升语言表达、情绪感知、社交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深化对“ 护牙” 等主题的认知。
(二)对教育实践:为幼儿园表演区环境创设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范式,将戏剧游戏与环境结合,让环境成为“ 第三位老师” ,助力教师落实《纲要》《指南》中“ 以幼儿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
(三)对课程融合:推动绘本阅读与戏剧游戏、区域活动的有机融合,丰富幼儿园课程形式,实现“ 玩中学” “ 学中乐” 的教育目标。
二、基于戏剧游戏的幼儿园表演区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场景创设:还原主题核心情境,搭建戏剧游戏“ 舞台”
场景是戏剧游戏的“ 舞台” ,需围绕《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核心情节,创设具有代入感的空间,让幼儿快速进入角色。
1.牙医诊所:将表演区一角划分为“ 牙医诊所” ,用矮柜、屏风与其 他区域分隔,形成独立空间;地面铺设浅蓝色地垫,模拟诊所的干净整洁 氛围。并在墙面张贴幼儿绘制的“ 牙医诊所” 招牌、“ 就诊流程表” ;用 纸箱制作“ 诊疗台” ,台面上摆放幼儿自制的“ 牙科工具” ;在诊疗台旁 设置“ 等待区” ,摆放小椅子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供“ 患者” 等待时阅读。
2.鳄鱼家:用绿色纱帘围出“ 鳄鱼家” ,墙面粘贴幼儿画的“ 大树”“ 小河” 等背景;地面放置棕色坐垫,模拟“ 沙发” ;在“ 沙发” 旁摆放用纸板制作的“ 电话” ,支持幼儿演绎“ 鳄鱼打电话预约牙医” 的情节;同时放置“ 牙痛表情卡” ,帮助幼儿通过道具表现鳄鱼的情绪。
(二)道具创设:提供多元可操作道具,支持幼儿角色表现
道具是幼儿表现角色、推进情节的重要工具,需兼顾“ 安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且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角色、情节高度匹配。
1.角色道具:鳄鱼角色可提供绿色卡纸制作的“ 鳄鱼头饰” 、绿色围裙、“ 牙痛道具” ;牙医角色可准备白色大褂、白色纸帽、“ 口罩” 、“ 处方单” 。辅助角色可为“ 鳄鱼妈妈” “ 护士” 等角色准备围裙、护士帽等道具,支持幼儿拓展角色类型。
2.情节道具:围绕“ 看牙” 情节,提供“ 牙齿模型” 、“ 牙刷” “ 牙膏” 、“ 药盒” ;同时准备“ 镜子” ,让鳄鱼“ 查看” 自己的牙齿,增强游戏的真实感。
(三)材料投放:分层投放游戏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需求
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材料投放需遵循“ 层次性” 原则,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在戏剧游戏中获得成就感。以《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材料投放可分为基础层、拓展层与挑战层。
1.基础层材料:适合小班或能力较弱的幼儿,包括现成的角色头饰、简单的情节道具(如牙刷、牙模),以及绘本故事卡片,帮助幼儿理解基本情节与角色分工。
2.拓展层材料:提供半成品材料,如空白头饰、空白处方单、“ 对话脚本卡” ,支持幼儿自主设计角色形象与对话内容。
3.挑战层材料:适合大班或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废旧材料、“ 情节创意卡” ,鼓励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新道具,并解决游戏中的“ 突发问题” ,拓展戏剧情节。
(四)氛围营造:借助多感官元素,增强戏剧游戏沉浸感
氛围是提升戏剧游戏体验的关键,需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元素,让幼儿“ 身临其境” 。围绕《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主题,可从以下方面营造氛围。
1.视觉氛围:在表演区墙面张贴幼儿与教师共同绘制的“ 鳄鱼与牙医”主题壁画,展示绘本中的经典场景;用红色、黄色的气球装饰“ 牙医诊所” ,营造温馨氛围;在“ 鳄鱼家” 悬挂星星灯,模拟夜晚场景,支持幼儿演绎“ 鳄鱼夜晚牙痛” 的情节。
2.听觉氛围:播放轻柔的“ 诊所背景音” ;准备“ 牙痛音效卡” 、“ 工具音效卡” ,幼儿可在游戏中自主播放,增强情节的真实感。
3.触觉氛围:在“ 牙医诊所” 的诊疗台铺上柔软的蓝色布料,让“ 患者” 躺下时更舒适;将“ 牙模” 表面制作成粗糙与光滑两种质感,让幼儿通过触摸区分“ 蛀牙” 与“ 健康牙齿” ,深化对“ 保护牙齿” 的认知。
三、基于戏剧游戏的表演区环境创设的思考
(一)实践落地显成效
围绕《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主题创设表演区环境后,幼儿的参与度与综合能力均有明显提升:
1.游戏参与度提高:环境创设前,表演区日均参与人数为3-4 人;环境创设后,日均参与人数增至6-8 人,且幼儿的游戏持续时间从10-15 分钟延长至 25-30 分钟。
2.角色表现更生动:幼儿能借助道具与音效,准确表现鳄鱼“ 害怕又不得不看牙” 的情绪,以及牙医“ 紧张又专业” 的态度,如有的幼儿会戴着鳄鱼头套,捂着脸说“ 哎哟,我的牙好疼” ,有的幼儿会穿着白大褂,拿着“ 牙模” 说“ 别害怕,我会轻轻的” 。
3.社交能力提升: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分工,如“ 我当鳄鱼,你当牙医,他当护士” ,并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如当“ 牙医” 的工具不够时,幼儿会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新工具,有效提升了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反思复盘促改进
1.需进一步关注个体差异,部分内向幼儿在戏剧游戏中参与度较低,后续可在环境中设置“ 观察角” ,让内向幼儿先观察再参与,同时提供“ 小角色” (如递工具的助手),帮助其逐步融入。
2.材料的动态调整不足: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拓展,现有材料逐渐无法满足需求,后续需定期与幼儿沟通,根据游戏进展补充材料(如增加“ 牙医宣传海报” ,支持幼儿演绎“ 牙医宣传” 情节)。
基于戏剧游戏的幼儿园表演区环境创设,需以幼儿为中心,以主题为载体,通过场景、道具、材料与氛围的协同设计,为幼儿搭建“ 自主游戏、主动发展” 的平台。以《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为例的实践表明,优质的表演区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社交合作、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未来,幼儿园教师需进一步深化对戏剧游戏与环境创设关系的认知,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动态调整环境,让表演区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 乐园” 与“ 学园” 。
参考文献:
[1]林泳海.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76-89.
[2](日)五味太郎.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M].上谊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3]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