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

作者

卢傲宇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 湖南株洲 412000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时代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职业素质作为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能力,也需同步提升,因此,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探索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的概述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职业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实现“ 育德” 与“ 育能”的协同发展,思政教育注重价值观引导、理想信念树立、道德品质养成,而职业素质培养侧重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沟通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两者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更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实践中,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多种形式,将育人目标贯穿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中,推动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为培养具备良好思想品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1]。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思政融入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引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做到“ 润物细无声” ,课程思政的本质不是开设独立的政治课程,而是在各门课程中坚持育人导向,实现“ 每门课都育人、每位教师都负责” [2]。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应具备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能力,提升课程育人效果,同时,通过优秀教学案例、教学比赛等形式,激励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创新方法,此外,学校应推动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将思政教育目标贯穿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之中,通过制度保障协同推进,课程思政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职业素养养成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的重要实践路径之一,它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岗位规范等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在合作中,企业不仅提供实践平台,还可参与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指导等环节,实现校企资源互补,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职业角色,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需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发展,学校应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确保教育内容贴近岗位需求;学校可以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担任思政导师,以“ 身教 言传” 的方式提升育人效果,同时,学校可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职业素养评比等活动,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职业行为中,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形成“ 学校有课堂、企业有实践、师傅有榜样” 的育人格局,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实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实践教学创新

通过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实训、实习、项目教学、职业技能竞赛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 做中学、做中思” 中提升综合素养,在实训项目中加入职业伦理、责任意识、安全规范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技能竞赛中强调团队合作、拼搏进取、诚信守纪等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思想引领,实现从“ 技能训练” 到“ 素养养成” 的转变,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应围绕“ 德技并修”目标,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学校可以构建融合思政元素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红色文化教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有机植入到专业实践项目中;学校可以采用“ 项目驱动+情境模拟” 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处理问题、分析案例、承担责任,在情境体验中深化思政认知,同时,学校可以加强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如建设思政特色实训室、开展社会调研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与岗位实训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总之,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通过课程思政、校企协同等多维路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价值引领与职业能力,实现德育与技能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锦怡.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J].四川劳动保障, 2025(2):181-182.

[2] 薄爱敬,朱巧英.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育人路径选择[J].河南农业, 2023(24):33-34.

作者简介:卢傲宇(1978-10)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