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过程管理思想在土木工程管理中应用

作者

宋畅

浙江雷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1 全过程管理思想与土木工程管理的适配性

全过程管理思想与土木工程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需求高度适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1.1 解决“ 阶段脱节” 问题

全生命周期协同理念打破各阶段壁垒,如决策阶段邀请设计、施工方参与可行性研究,确保决策方案兼顾后续实施;设计阶段组织施工方开展“ 施工可行性评审” ,减少施工阶段设计变更。某住宅项目应用该模式后,设计变更率降至到 8% ,工期缩短 15‰ 。

1.2 满足“ 全要素平衡” 需求

全要素管控机制可实现进度、成本、质量的协同优化,避免“ 重进度轻质量” “ 重成本轻安全” 的问题。例如,某土木工程项目通过全过程成本管控,在材料价格上涨 10% 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如采用预制装配技术减少现场作业),仍实现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且工程质量达标率 100‰

1.3 应对“ 多参与方协同” 挑战

全参与方联动机制明确各主体责任,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某建筑枢纽项目构建“ 全过程协同平台” ,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可实时查看进度数据、质量检测报告,协同效率提升 40% ,责任纠纷发生率下降 70‰ 。

2 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我市的核心商业区,旨在打造成为城市的商业地标,提升城市的商业形象和服务水平。总建筑面积达15.5 万平方米,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和公寓等多个功能区。购物中心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规划有各类品牌店铺、超市、电影院、儿童游乐区等,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购物和娱乐体验。写字楼建筑面积为 3 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酒店建筑面积为1.5 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豪华客房和完善的会议、餐饮设施,为商务和旅游人士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公寓建筑面积为 1 万平方米,提供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3 全过程管理思想应用实践

3.1 前期阶段管理措施与效果

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团队运用全过程管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通过对当地商业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区域人口密度、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确定了项目的定位和业态规划。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发现,该区域消费者对高端品牌购物和亲子娱乐的需求较大,因此项目定位为中高端商业综合体,加大了高端品牌店铺的引进比例,并规划了较大规模的亲子娱乐区域。在技术可行性研究方面,组织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对项目的建筑结构、施工工艺、设备选型等进行了论证,确保项目在技术上可行。

在设计管理方面,项目团队建立了协同设计机制,加强了各专业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利用BIM 技术,建立了项目的三维模型,实现了各专业设计的可视化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设计人员通过BIM 平台共同进行设计,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了设计冲突和变更。通过BIM 技术的应用,提前发现并解决了 13 处设计冲突问题,减少了设计变更 10 次,有效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同时,项目团队还组织了多次设计评审会议,邀请了业内专家、商家代表和业主等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项目的定位和需求。

在招标与合同管理方面,项目团队严格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了招标范围、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内容,吸引了多家具有丰富经验和实力的企业参与投标。组建了专业的评标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标,最终选择了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作为中标单位。在合同签订阶段,对合同条款进行了仔细审查和协商,以此来避免后期产生纠纷。

3.2 施工阶段管理措施与效果

在施工进度管理方面,项目团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施工条件,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工作单元,明确了每个工作单元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绘制了项目的网络图,确定了关键路径和关键工作。在进度计划中,合理安排了各工作单元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预留了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意外情况。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对进度计划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收集项目的实际进度数据,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进度偏差。一旦发现进度偏差,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增加资源投入、调整工作顺序等措施,确保了项目进度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施工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和采取有效的措施,项目最终按时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了10 天交付使用。

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项目团队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融合AI 技术实现“ 智能决策” ,如 AI 基于全生命周期数据自动生成最优施工质量管理方案、AI 监测运维数据并预测故障; BIM+ 数字孪生技术将实现工程“ 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控” ,从施工到运维的每一个环节都可在虚拟模型中模拟与优化。如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录入BIM 模型,实现质量问题可追溯;推行“ 全员质量责任制” ,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责任人,项目应用后,质量验收合格率从 88% 提升至 99% ;

在施工成本管理方面,项目团队在施工前编制了详细的成本预算,将成本目标分解到各个施工环节和工作岗位,明确了每个岗位的成本控制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工费用、机械设备费用等的控制。通过招标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了原材料采购价格,进行了严格的审批和成本核算,确保工程变更不会导致成本大幅增加。通过这些成本控制措施,项目最终的实际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了 10% ,实现了成本控制目标。

3.3 后期阶段管理措施与效果

在竣工验收管理方面,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验收标准和流程。验收标准涵盖了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功能等多个维度,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进行验收。验收流程包括验收申请、预验收、正式验收等环节。施工单位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后,向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并提供相关的工程资料。建设单位收到验收申请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预验收,对工程进行初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在运营维护管理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运营维护管理制度,明确了运营维护的责任主体、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标准。

3.4 经验总结与启示

通过对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实践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成功经验:一是全过程管理思想的应用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从项目的前期决策到后期运营维护,全过程管理思想贯穿始终,确保了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目标的有机统一。二是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三是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在项目中,广泛应用了BIM 技术、物联网技术、项目管理软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项目的可视化管理、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4 结论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全过程管理思想作为提升土木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理念,其应用深度与广度将持续拓展。期待更多学者与行业从业者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研究与实践创新,共同推动土木工程管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区启健.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37.

[2]丁涛,袁明省.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居业,2019(1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