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船舶上建分段间断焊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

徐力

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200

引言:间断焊工艺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焊接方法,在船舶上建分段内壁非潮湿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区域对焊缝的密封性要求相对较低,且主要承受静态载荷,间断焊工艺能够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克服连续焊的弊端,实现时间、材料和人力的节约,降低船舶建造的总成本。因此,深入研究船舶上建分段间断焊工艺,对于优化船舶建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保障船舶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船舶上建分段间断焊工艺原理与特点

1.1 工艺原理

间断焊,顾名思义,是在焊接过程中并非连续不间断地进行焊接,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性地进行焊接和停顿。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焊件之间的局部连接来传递载荷,通过合理设计焊接段的长度、间隔距离以及焊接参数,使焊缝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焊接工作量。在船舶上建分段内壁非潮湿区域,由于该区域受力特点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间断焊工艺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例如,在舱室内部的隔断焊接中,通过精确控制焊接段的分布,可以在保证隔断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幅减少焊接作业量。

1.2 工艺特点

间断焊工艺具有诸多显著特点。首先是高效性,由于减少了连续焊接的时间,使得焊接作业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是经济性,间断焊减少了焊材的使用量,同时缩短的焊接时间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设备能耗,从而有效降低了焊接成本。再者,由于焊接热量输入相对较少,能够减少焊件的热变形,有利于保证焊件的尺寸精度和结构稳定性。然而,间断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焊缝的密封性相对连续焊较差,不适用于对密封性要求极高的部位。

2. 船舶上建分段间断焊的优势分析

2.1 节约时间

在船舶建造中,时间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间断焊工艺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连续焊接过程,大大缩短了焊接作业所需的时间。以一个典型的上建分段舱室的焊接工作为例,若采用连续焊,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所有焊缝的焊接。而采用间断焊工艺,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焊接参数和焊接顺序,能够快速完成焊接任务,将焊接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短。这不仅加快了单个上建分段的建造进度,也为整个船舶的建造周期缩短奠定了基础,使得船舶能够更快地投入运营,为船东带来经济效益。

2.2 节约焊材

焊材成本在船舶建造总成本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间断焊工艺由于不需要对整个焊缝进行连续焊接,因此焊材的使用量大幅减少。对于大型船舶的上建分段,众多的焊缝累计起来,节约的焊材数量相当可观。例如,在一艘中型集装箱船的上建分段焊接中,采用间断焊工艺相比连续焊工艺,焊材节约量可达 40% - 50‰ 。这不仅直接降低了焊材采购成本,还减少了焊材库存管理成本以及因焊材运输产生的相关成本。

2.3 节约人工

焊接工作需要专业的焊工进行操作,人工成本是船舶建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间断焊工艺由于焊接时间缩短,所需的人工工时也相应减少。同时,间断焊相对简单的焊接操作流程,对焊工的技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这使得企业在人工成本管理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此外,较少的焊材更换和设备调整等辅助工作,也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综合来看,采用间断焊工艺可以使船舶上建分段焊接的人工成本降低 30‰

2.4 降低成本

综合以上节约的时间、焊材和人工成本,间断焊工艺能够显著降低船舶上建分段的焊接成本。此外,由于焊接时间缩短,生产设备的占用时间也相应减少,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间接降低了设备的折旧成本。而且,较短的焊接时间和较少的热量输入,减少了因焊接变形而需要进行的矫正工作,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据统计,在船舶上建分段焊接中,采用间断焊工艺总体成本可比连续焊工艺降低 30% - 50% ,这对于船舶建造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经济吸引力。

3. 船舶上建分段间断焊的质量控制与问题解决

3.1 质量控制措施

3.1.1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首先,要对焊件进行严格的清理和检查,去除表面的油污、铁锈、水分等杂质,确保焊件表面清洁、干燥。同时,检查焊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焊件进行矫正或修复。此外,对焊接设备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焊接参数准确无误。例如,可以通过试焊来验证设备的性能和焊接参数的合理性。

3.1.2 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在焊接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质量检验人员对焊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检查焊工的操作是否符合工艺规范,焊接参数是否稳定,焊缝的外观成型是否良好。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每段焊缝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采用先进的焊接过程监测技术,如焊接电流电压监测仪、焊缝跟踪系统等,对焊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为后续的质量追溯和分析提供依据。

3.1.3 焊接后的质量检验

焊接完成后,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焊缝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焊缝的表面是否光滑、平整,有无气孔、裂纹、咬边、未焊满等缺陷。无损检测则采用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等方法,对焊缝内部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焊缝内部无缺陷或缺陷在允许的范围内。对于不合格的焊缝,要及时进行返工处理,直至质量合格为止。

3.2 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3.2.1 焊缝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焊接参数选择不当,如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过快,导致焊缝熔深不足;焊接间隔过大或焊接长度过短,无法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焊件表面清理不彻底,存在杂质影响焊缝的结合强度。

解决策略:重新调整焊接参数,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合理优化焊接间隔和长度;加强焊件表面的清理工作,确保焊件表面清洁无污染。

3.2.2 焊缝外观缺陷

原因分析:焊接操作不规范,如焊枪角度不正确、焊接速度不均匀;焊接电流电压不稳定,导致焊缝成型不良;焊接设备性能不佳,影响焊接质量。

解决策略:加强焊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采用先进的焊接电源和焊接控制技术,保证焊接电流电压的稳定性。

3.2.3 焊接变形

原因分析:焊接过程中热量输入不均匀,导致焊件局部受热膨胀和冷却收缩不一致;焊件的刚性不足,无法抵抗焊接变形;焊接顺序不合理,加剧了焊接变形。

解决策略:优化焊接工艺,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法,如分段跳焊、对称焊等,减少热量输入和热量不均匀分布;增加焊件的刚性支撑,提高焊件的抗变形能力;对于已经产生的焊接变形,采用机械矫正或火焰矫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结论:船舶上建分段间断焊工艺在节约时间、焊材、人工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设计、设备选择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经济的焊接连接。在未来的船舶建造中,应进一步加强对间断焊工艺的研究和改进,不断完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推动间断焊工艺在船舶建造行业的更广泛应用,促进船舶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田锡唐. 焊接结构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陈祝年. 焊接工程师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陈强. 船舶焊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船舶工程,2021,43(6):58-63.

[4]李强. 间断焊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造船,2020,61(2):1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