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徐婷婷 张思华 杨方丽 张江平 向雨 王斯迪 杨金蝶
铜仁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城市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了城乡结合区域这样一个特殊区块,同时受到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地区美术教育仍处于较尴尬的地位,尤其是美术教育的发展仍有诸多问题。作为一名在该地区进行美术支教和实习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既是矛盾的见证者、亲历者,也应该是研究者、解决者。本文选取“城乡结合部美术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进行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美术教育资源配置受到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教学目的等方面的约束,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教学设备、学校重视程度等对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提出美术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使美术教育资源的配备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标准,亦可以为中学美术相关教育资源的配备提供指导,在对于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分析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现状介绍
铜仁市碧江区分布诸多城乡结合义务教育学校,其中铜仁市第九中学、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和铜仁市第十二中学在地理位置具有典型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特点,因此笔者团队选取这三中学进行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选择这三所学校,更是因为它们在铜仁市碧江区乡结合部义务教育学校中具有不同层面的典型特征。铜仁市第九中学在学校建设和规模发展上较为突出,能体现城乡结合部学校在硬件设施改善和教育资源扩充方面的情况;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在学生教育管理和特色教育课程开展上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城乡结合部学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有重要意义;铜仁市第十二中学在学科教学的内容拓展与面临的限制方面,能够反映出城乡结合部学校在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与挑战。通过对这三所学校的调查,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资源配置现状存在的问题。
同时,这三所学校也存在相似的特点,比如在学校性质与教育阶段中,这三所学校均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其中铜仁市第九中学、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和铜仁市第十二中学均涵盖初中阶段教育,为城乡结合部学生提供基础义务教育。在地理位置与服务区域中三所学校都处于城乡结合部,服务区域具有城乡结合部的特点,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地区。铜仁市第九中学和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服务当地居民子女,铜仁市第十二中学主要服务沿河、松桃、印江三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移民子女。这三所中学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面临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配置、学生需求多样化等问题,如铜仁市第九中学美术教育资源不足,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美术师资有限,铜仁市第十二中学因新建面临资源短缺等挑战。
总的来说,这三所中学所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在学校性质、教育定位、服务区域与对象、发展背景方面存在诸多相同点。它们均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承担着基础的教育责任,且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主要服务当地学生及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发展挑战,需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二) 调查设计与开展
本文选取铜仁市第九中学、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铜仁市第十二中学这三所具有代表性以学校为研究对象,以期对目前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有一定性的了解。
在 2024 年 9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笔者团队对铜仁市第九中学、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铜仁市第十二中学的学校专业美术教师就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借助问卷方式进行,对铜仁市第九中学初中部两位专业美术教师、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一位专业美术教师、铜仁市第十二中学四位专业美术教师进行调查。
为了更全面地调查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资源配置的现状,笔者走进教室面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三个学校各年段班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笔者在铜仁市第九中学共挑选了 4 个班级,调查问卷共发放 170 份,收回 150 份,有效数据 136 份。在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共挑选了三个班级,调查问卷共发放 140 份,收回 135 份,有效数据 106 份。在铜仁市第十二中学共挑选了五个班级,调查问卷共发放250 份,收回 210b ,有效数据170 份。
(三)调查结果
在 2024 年 9 月至 12 月期间,笔者团队针对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的三所义务教育学校—铜仁市第九中学、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和铜仁市第十二中学的美术资源配置情况展开调查,旨在全面了解铜仁市碧江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资源的现状,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调查过程中发现,对于师资力量方面,铜仁市第九中学的美术教师年龄在 31 - 40 岁之间,均为中学一级职称,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和铜仁市第十二中学的情况也与之相同。这表明三所学校在美术教师的年龄和职称分布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且整体师资配备较为稳定。
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三所学校的美术教师都有进行拓展。他们除了教材内容外,还会根据节日、时事等安排活动,结合地方非遗进行教学。他们考虑到了地方、学校和师生特点,如引入家乡文化等,丰富教学内容。然而,在美术活动开展方面却因学校经济条件和学生安全问题等受到限制,因此课外教学开展较少,课外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三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通过美术课接触到美术的,但整体而言,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不大,甚至认为美术课并不重要,而且很多学生上美术课并不会准备基础的绘画工具,这反映出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美术比赛和展览活动次数较少,说明美术活动的开展次数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三所中学在美术资源配置上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在于师资职称结构相似,教学内容都有拓展且结合地方特色。差异体现在师资数量不同、学生对美术课重视程度和兴趣不同,以及学校特色活动和侧重点不同。这些现状为后续改进和完善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资源配置提供了方向。
二、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美术书籍资源缺乏
通过笔者团队调查发现,三所学校学校每班教室有专门的图书角教供学生阅读书籍,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各班图书角形同虚设,图书角并没有书籍。同时,通过调查问卷中学生接触美术途径这一方面的问题发现,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美术课接触美术的,从美术书籍接触书籍的途径很少。由此可见三所学校的美术资源配置在美术杂志、艺术理论普及读物、美术技法教程等美术书籍资源上缺乏。
(二)美术活动开展较少
经过调研发现,铜仁市第九中学校开展美术活动较少,仅一年一次。铜仁市第十二中学和铜仁市二十八中也同样如此。虽然这三所学校满足《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 年相关文件,第三章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中的第九条指出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2]。但是,当前学校美术活动常与文化艺术节捆绑开展,这使得美术活动的独特魅力难以彰显,其主体地位被弱化。
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美术作品只有绘画和书法两样艺术形式。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 年相关文件,第三章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中的第十条指出,学校每年应当根据自身条件,举办经常性、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这种单一化的活动设计,既难以满足不同群体对多元艺术体验的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全面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三)社团内容不够丰富
对于社团活动方面的调查中发现,三所学校的社团活动文化在内容挖掘深度不够,缺失本土文化元素,缺乏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深度互动。实际上,铜仁市本土民间文化丰富,有傩面具、蜡染、石阡木偶戏等。本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极具价值的内容均未被纳入社团活动体系。目前社团活动的现状,无法充分发挥社团在传承与弘扬本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策略
(一)扩充美术书籍资源
学校可以向教育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根据美术课程教学需求、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采购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经典美术画册、艺术理论普及读物、美术技法教程等书籍,丰富学生阅读选择。争取政府“乡村学校艺术教育帮扶计划”的支持,补充优质的美术教育类杂志、期刊。鼓励学生捐赠闲置美术书籍,并给予适当奖励,如颁发“艺术贡献小标兵”等称号,以此扩充图书角资源。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图书管理员岗位,负责书籍登记、借阅管理和维护;根据美术课程进度和学生兴趣,定期更新图书角书籍陈列,搭配美术作品海报、作者简介等,营造艺术氛围。在每班图书角设立专门的美术书籍区域,明确管理规范,安排专人负责书籍的登记、借阅、维护工作。此外,还可利用教室墙面、走廊空间展示美术书籍封面、经典作品图片,营造浓厚的美术阅读氛围。
(二)丰富美术活动形式与内涵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美术文化节、艺术展览、绘画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和才华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打破美术活动与文化艺术节捆绑模式,制定专项美术活动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 2-3 次独立美术活动,如校园写生大赛、创意设计展等,确保美术活动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美术实践的机会。
美术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评价标准,建立活动评价体系。老师不仅关注绘画与书法作品质量,还要对其他艺术形式创作过程、创新性、材料运用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举办优秀作品评选、展览等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美术活动,提升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三)深化社团内容与本土文化融合
扩充社团类型与活动形式,基于学生兴趣与特长,增设泥塑、蜡染、傩面具制作、木偶戏表演等特色社团,定期开展主题创作、技艺传承、文化研学等活动。同时,鼓励社团间跨领域合作,如将美术社团与戏剧社团结合,创作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丰富社团活动形式。
联合地方文化馆、非遗传承人等社会力量,邀请专家入校开展讲座、工作坊,系统传授铜仁傩面具雕刻、蜡染工艺等传统技艺,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走进民俗博物馆、非遗工坊实地调研,收集创作素材,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社团作品设计,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
美术教师依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水平,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如结合铜仁当地民族文化,开设蜡染、傩戏面具绘制等特色课程;引入数字美术、动漫设计等现代艺术形式,增强课程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创作等模式,如布置“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从创意构思到实际绘制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对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资源配置现状的深入研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铜仁市第九中学、铜仁市第二十八中学和铜仁市第十二中学作为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在美术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学校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为其他中学在美术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总之,本次对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资源配置的研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为城乡结合部中学美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示范。
参考文献
[1] 朱钰. 中学美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J]. 教育部政报 ,2002,(Z2):300-3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D]. 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01.
[4]赵鑫.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D]. 广州大学,2007.
[5] 苏晓明. 苏北农村中学美术课程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现状研究[D]. 扬州大学,2011.
[6] 秦媛嫒. 新疆兵团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分析[D]. 石河子大学,2018.
[7] 涂晓燕 . 新课改下周口地区中学美术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 [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7] 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 2024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铜仁市碧江区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美术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S202410665191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婷婷(2004),女,贵州松桃人,本科学历,2021 级美术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张思华(1983),女,贵州思南人,硕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为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美术教育。
杨方丽(2003),女,贵州息烽人,本科学历,2021级美术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张江平(2003),女,贵州松桃人,本科学历,2021级美术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向雨(2004),女,贵州江口人,本科学历,2021 级美术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王斯迪(2002),女,贵州石阡人,本科学历,2021级美术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杨金蝶(2001),女,贵州六盘水人,本科学历, 2021 级美术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