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杨志广 薛莹莹 陈亚红 李振东 杨帅帅 吴锦伟
周口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1;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0;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项城 466200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2017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已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产教融合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深入开展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产教融合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强调产业与教育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教育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产教融合的实施主体,具有学校任职资格和行业从业资格双重身份,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行业企业相关工作经历丰富,他们既能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地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又熟悉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技术要求以及最新发展动态。“双师型”教师通过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先进技术、企业文化等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双师型”教师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项目研发、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1 来源途径不丰富
应用型本科高校招聘教师来源途径不丰富,倾向于招聘来自于更高层次的高校毕业生,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学术水平较高,但缺乏企业技术岗位实战经验,对社会需求、行业发展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实际案例和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无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另外,虽然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但由于工作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表先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双师型”教师数量仍然相对较少,尤其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
2.2 培训体系不健全
教师培训是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缺乏系统的培训规划和顶层设计,培训体系不健全,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重视不够。在培训内容上,部分培训课程仍以学科前沿理论知识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最新的新工艺、新技术,培训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与实际需求产生偏差,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而且培训形式单一,多数高校教师培训主要以集中授课、讲座、线上学习等形式为主,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且培训周期短,流于形式,无法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培训主体多以高校为主,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培训经费短缺,教师参与实践培训的机会较少,评价标准模糊,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多以课时或证书为准,忽视实际能力提升,导致教师培训效果不理想。
2.3 激励机制不完善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提升行业企业实践能力时,尚未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方面,虽然一些高校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经历纳入了职称评定指标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的倾向,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重视不够,影响了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在薪酬待遇方面,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等额外工作缺乏合理报酬,与其他教师并不存在明显差别,没有充分体现出“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和贡献,导致教师自主提高意识不强,参与实践动力不足。此外,学校对积极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如物质奖励、荣誉表彰等,在职业发展方面,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缺乏针对“双师型”教师的专门晋升通道,也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4 校企合作不深入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仍然存在“校热企冷,合而不深”的现象,尤其地方本科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加强。部分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合作层次浅,合作形式单一,多数在认知实习、参观实习或简单的实习基地建设层面,缺乏技术研发与企业实际案例的深度合作。企业对参与学校教师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企业提供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或业务运营,很难在短期内看到经济效益,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合作缺乏动力和热情。此外,学校重视不够,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也会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
3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3.1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招聘专任教师时,应优先招聘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学校应制定“双师型”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到学校担任专职教师,也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授课或举办讲座分享企业的前沿技术、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毕业设计等提供指导。同时,加强本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挂职锻炼,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管理等实际工作,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人才“双向”流动。此外,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要拓宽实践教学思路,可以让教师参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授课和指导实践,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
3.2 健全教师培训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培训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项目,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将培训内容和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培训,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技术需求。学校应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学校的教师可以到企业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学校也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深厚行业背景的企业专家参与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除传统集中授课培训方式外,还应增加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互动性较强的培训环节,提高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此外,教师个人要重视实践能力提升意识,积极参加实践培训,学校还可以合理开展线上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3.3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双师型”教师倾斜。在职称评定方面,加大对教师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的考核权重,将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情况、指导学生实践效果、职业资格证书、科技成果转化等实践教学效果,作为评审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薪酬待遇体系,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水平,在薪酬待遇上优于普通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绩效工资倾斜,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价值和贡献,激发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此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为“双师型”教师制定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专门的晋升通道,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进程。
3.4 强化校企深度合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校,紧紧以地方经济发展、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规章制度,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完善合作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合理分配合作收益,明确合作风险责任,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高校要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鼓励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此外,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提升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4 结语
总之,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双师型”教师培养是
一项系统性工程,尽管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用型本科高校持续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不断探索和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激励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进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 号)[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isappinstalled=0
[2] 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改社会〔2019〕1558 号 )[EB/OL]. https://zfxxgk.ndrc.gov.cn/web/iteminfo.jsp?id=16431
[3] 罗玉玲.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J]. 文教资料,2023,(8) :193-196.
[4] 张朴仙,高永茜,邰丽梅,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2024,(11) :100-103.
[5] 刘建宁 .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策略及路径研究 [J]. 对外经贸,2024,(6) :141-145.
[6] 侯煜彬 .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J]. 新丝路,2024,(3) :253-255.
[7] 高琪,张文峰,陆剑,等 .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J]. 大学教育,2024,(23) :21-26.
[8] 汪向欣,李舟 . 基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视角的校企合作改革创新 [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25,42(1) :25-30.
[9] 徐国盛,刘建军,谷善茂,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视域下深度“四融”机制的探讨 [J]. 潍坊学院学报,2025,25(1) :107-112.
[10] 陈珂文 .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J]. 常州工学院学报 ( 社科版 ),2025,43(2) :97-100.
基金项目:2025 年度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资助(ZKSKDY-2025-227)。
作者简介:
杨志广 (1980—),男,汉族,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