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杨露

越西县文昌中学  616650

引言: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从具体运算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长期来看,却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更无法促进其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1 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1.1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培养其严密逻辑思维及系统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其学会从实际情境提炼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分析与求解。此过程既锻炼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又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此外,教师在课堂注重传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反证等数学思想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框架,让他们遇到不同数学问题时,灵活运用适当方法推理与解决。

1.2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中实例分析及问题解决,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知识既是课堂学习内容,又为生活重要工具,通过设计贴近生活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找数学问题,提高其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解决问题,增强其数学建模能力。借助合理数学模型,使学生既能在理论上理解问题结构,又能经具体计算与推理为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1.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思维所包含的逻辑推理、归纳总结以及类比推理等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从多角度思考分析,以此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核心素养引导下,学生可学会从问题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而自主选择解决路径,且于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自身思维方式。数学核心素养着重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教师需通过设置具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既能积累经验,又能形成自身学习策略。

1.4 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而言,着重强调其对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且此能力培养非局限于数学学科自身,还可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于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深入探究数学问题本质,鼓励学生思索问题的多样性与创新性,能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而促使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沟通与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清晰阐述数学问题解法及思路,这种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2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实践策略

2.1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至关重要的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其数学素养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包括数学知识掌握在内,还有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例如,在讲解“分式方程”这一知识点时,可提出“如何通过分式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回顾分式方程基本解法,又能激发其思考方程在实际中的应用。还可通过“某商店促销活动中,商品打折后,消费者支付金额与原价关系可用分式方程表示。如何取得消费者最终支付价格?”等具体例子,帮助学生将抽象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实际意义,通过这种问题导向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掌握数学概念,又能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2.2 注重数学概念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着重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在含义及其应用,而非仅培养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比如在讲解“比例”概念时,教师可经实际生活情境如购物折扣、地图比例尺等引入,以助学生明白比例并非仅是“数字的比值”。而是体现两者间关系且彰显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随后再通过数值计算、图形表示、实际问题解决等多种不同方式,引导学生探讨比例的性质和应用,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深化对比例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地,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比如教学“函数”概念时,教师可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探讨函数变化规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函数并非仅为数学上的一个公式,而是描述事物变化的一种重要工具。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学会计算函数值,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图像、表格等多种方式实现思维转化,进而提升其抽象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融合信息技术,提升课堂互动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增强课堂互动性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借助互动白板、数学建模软件和在线平台等工具,教师能实现实时展示数学问题的动态过程这一操作,进而达到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效果。例如,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通过数学建模软件(如GeoGebra)由教师展示二次函数图像变化过程,让学生不仅看到函数图像随参数变化的动态演示,还可自己调整参数观察图形变化,加深对函数性质理解。此过程中学生并非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经亲身操作与讨论,提升数学建模和推理能力。

2.4 实践性教学,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于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能灵活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如在开展“几何”模块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对教室、操场等实际物体尺寸的测量,随后利用几何知识算出面积和体积。如此的教学方法既能助力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如“计划去超市购买自行车,如何计算其打折后价格”这类数学问题,可帮助学生将数学应用于购物、财务规划等生活场景,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用百分比计算折扣价格,既能巩固对百分比理解,又能激发对数学兴趣并意识到其实用性,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数学技能,更可在现实生活中自如运用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结束语

在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深入探索,不难发现,把数学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既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趣味性,又能于潜移默化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及情感态度,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此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仍有待不断探索并完善。随着教育技术不断进步、教育理念持续更新,有理由相信未来数学课堂会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及核心素养培养,更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其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进而为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郜红霞 .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J]. 葡萄酒 , 2024(4):0170-0172.

[2] 马耀明 .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J]. 新教育 ,2024(23):24-26.

[3] 乔冬冬 .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