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助力基层减负的有效路径探索
吴正前 林学敏
潮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521021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形式主义、 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新时代,在全面深化 们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下大力解决,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 的存在,不仅影响企业的高效运转,也加重了基层员工负担, 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角度出发,探索国有企业助力基层减负的有效路径,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国有企业面临挑战的现实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 治基础,承载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使命。然 日益激烈已成为新常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繁琐,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躺平”“侧卧”现象未能有效纠治 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长蔓延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形式主义、 官僚主 变形走样、资源配置不合理、创新项目难以推进、无谓空耗内卷等连锁反应,严重制约了企 的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顽固性
新时代以来,国有企业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了扎实成效。但在取得治理成效的同时,要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隐蔽性。比如,过分注重表面功夫,强调形式而忽视业务工作具体内容;过分强调执行程序步骤,而忽视工作和管理的最终成效。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还可能削弱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引领力。其通常表现为文山会海盛行、权力集中固化、过度监督检查、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仪式感、忽视群众意见建议、执行运转效率底下等,浪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基层员工耗费时间和投入精力去打“花拳绣腿”,从而影响了实际工作的推进。
(三)基层减负面临的紧迫性
基层减负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 项紧迫任务,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创新活力、团队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直接影响着国 义问题的存在,基层员工往往被动承担很多“无谓”的工作任务, 导致他 难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发挥自身特长。因此,为基层减负是国有企业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优化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长远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政策层面的导向性
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调要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2024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规定》就精简文件会议、规范检查考核、明晰基层权责、规范示范达标活动等进行了具体明确,这为国有企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部分国有企业面临深化改革改制等情况,必须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才能顺利实现改革改制任务。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是国有企业行稳致远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国有企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助力基层减负的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存在滋长,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运营的高效运转,也损害了国有企业基层单位(部门)和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国有企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是激发基层创新潜力、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有利于激活改革引擎,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效能。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治理效能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 僚主义的存在,往往导致决策流程冗长、执行力度递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核 取优化决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建强 极贯彻落实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实现决策的快速响应和执行的高效落地, 效率, 以更加高效的企业管理效能迎接市场变化、经济运行等各种挑战,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治理效能。
另一方面,有利于夯实发展基石,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国有企业基层单位(部门)是国有企业的活力源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束缚限 碍员工队伍能力水平提升的“拖油瓶”。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 立创新激励机制、提供创新平台和资源支持、加强沟通交流或开展技 激发基层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以培养出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 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确保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社会发展中持续保持生机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国有企业中的具
(一)深陷“会议漩涡”,文牍主义泛滥成灾
有的国有企业在贯彻落实方面以“复制粘贴”方式,通过层层开会、重复开会、以文件传达文件的方式满足于形式上的任务完成,往往陷入“机械式”上传下达的“会议漩涡”。同时,运用公文系统、企业微信群、部门工作群等实现“指尖上”的上传下达,员工疲于点击“已阅”、“已学习”、“收到”等状态,这些看似必要的流程实际上消耗了员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逐渐变成一种单向的“信息流”,导致实质性工作推进受阻,无法形成有效的工作闭环,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存在问题。
(二)习惯“责任空转”,推诿扯皮无限循环
在履行责任方面,有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意识不强,遇到问题绕着走,面对困难不担当,推卸责任、推诿扯皮,变着花样当“甩手掌柜”。部门之间也易出现推诿现象,领导看得见、容易办的“显功”抢着干,苦活累活的“隐功”就推给别人,还美其名曰“为部门员工着想、减轻员工负担”,最后影响的是企业的整体质效。还有的习惯于签订“责任状”、“保证书”等,在上级检查时作为成绩展示,缺乏敢于担责的勇气,把责任层层下压给基层员工,对真实落实情况不闻不问,造成工作在推诿扯皮中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
(三)工作“效率流失”,干事创业佛系躺平
实际工作中,有的国有企业过分强调按照程序和固定形式进行,导致工作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回应群众需求。这些行为的产生,往往是惰性心理作怪,习惯于按照老经验、老办法办事,抱着所谓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工作态度,遇事不经分析研判、预想对策,就急于层层上报,等着上级表态拍板才去开展。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佛系”“躺平”怪象,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也严重影响员工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四)做好“表面文章”,形象工程层出不穷
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展示工作成果,有的国有企业热衷于做好“表面文章”、打造“形象工程”。为了不在上级检查和调研时“掉链子”,预先打造“样板”项目、“亮点”工程、“样板路”、“精品一条街”、“经典调研路线”等,迎检材料反复“修改完善”,汇报应答“反复斟酌”“预先演练”,迎检场景“精心布置”,迎检对象“严格挑选”,最终使调研成了“调演”,甚至是成为新闻宣传、政绩展示、考核检查的“规范动作”。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忽视了检查调研的真正目的,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导致资源浪费和人力空耗,只能让基层员工和人民群众反感厌恶。
(五)出现“创新梗阻”,思想僵化应付考评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存在滋长,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力,员工的创新想法往往因为体制机制的束缚而难以实施。例如在检查考评上,习惯采用“对标对表”的机械操作,“菜单式”地列表格逐项匹对考核内容,关注表面的指标完成情况。下级单位(部门)为了应付诸多检查,不得不追求努力完成考核检查的“菜单”,把时间精力投入到“美化”台账资料中去,没有冗余时间用于思考改进工作、创新思维、探索技术难题等,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思维方式固化,影响了企业的业务推进和工作创新质量。
(六)热衷“内卷文化”,迫使基层自我加压
有的国有企业热衷于运用融媒体技术、建立信息平台去“内卷式”推动工作,注重拍照、录制视频、发布公众号推文或朋友圈宣传工作成效,宣传好经验好做法,还把刷浏览量、点赞数、朋友圈转发数等作为工作推动的衡量标准。还有的打着“创新 追求专利数量、论文发表、项目落地等量化指标,注重创新成果的包装和宣传,忽视了创新的目的和成果应用,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引起上级领导关注、获得表彰奖励等,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让基层疲于应付。这种不顾及员工工作压力、群众真实感受地“内卷式”推动工作,表面看起来工作“亮点纷呈”,实际却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
四、国有企业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有效措施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为基层减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狠抓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坚强决心和意志。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 应在深化整治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勇当先锋,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智识加冕,摒弃虚浮,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和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性锤炼等,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意义,切实从思想和行动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释放国有企业基层单位(部门)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动能。
注重教育引导,持续筑牢思想防线。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着重在思想教育上正本清源,打好“攻心战”。因此,国有企业要抓住重要节点,有计划、多形式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开展纪法学习、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剖析等,引导员工认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形成高度警惕、坚决抵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头雁作用”,破除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和官本位思想,切实解决好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二)实干为要,聚力前行,严格落实决策部署
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职责落实。要对各 位的 职责 梳理,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任务、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的职责说明书等,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促使部 作要求和完成时限。这也能着力破解“机械式”的上传下达,杜绝在贯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不定期对责任清单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于未能完成任务的 问题 纠偏纠错,根据责任清单进行问责,确保职责有效落实。
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管理程序。每位员 作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最为清楚。因此,可以从相关激励机制入手, 简化工作。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调查问卷、员工“金点子 意见和建议;抽调相关业务部门精干人员,建立工作专班,对企业 流程中不必要、不合理的环节、节点等,及时予以优化调整。 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营造持续重视流程优化、确保流程科学合理的氛围 合实际工作需要。
及时跟踪督导,强化制度执行。 监督小组,并配套相应的跟踪机制,对工作流程、管理程序、岗位职 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建立“执行监督系统”,对每个工作流 对应工作负责人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并在任务延期时自动 行。如工作出现延迟,会及时反馈至跟踪督导小组,开启专项督导检查, 做出相应的监督处理意见。通过系统与人员的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制度得到高效有力执行
(三)创新赋能,建强队伍,持续深化内部改革
创新人才机制,凝聚团队力量。打破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例如在常规的学历、工作经验、技能职称等硬件标准上 更注重员 自身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员工晋升选拔过程中,从有关线条抽 成人事考核小组,结合工作岗位设置创新能力测试题、团队合作模拟项目、技能实操展示等方式, 选拔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技能高的人才。配套建立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鼓励员工自我提升,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进一步破除选人用人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创新思维模式,发挥智慧力量。在创新人才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创新思维,围绕企业的业务发展、科技创新、管理改进等方面进行头脑风暴、加强交流、畅谈想法思路等,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思路,盘活人才资源,打破国有企业固化思维模式,弥补技术、管理模式创新自身动力不足的劣势。同时,还可以引入项目管理工具、开展QC 课题、科技创新等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项目、分配资源、跟踪进度和管理风险,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和智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思维创新制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蔓延。
(四)数字赋能,引领高效,推进企业信息建设
构建数字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充分运用当前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的优势,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嵌入各类业务板块,以数字化撬动整个业务价值链转型。例如,某国有企业近年来持续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一号工程”,陆续建立了智慧营销、智慧物流、智慧管理、智慧决策等六大应用平台,打通业务与管理的数字信息壁垒,实现了一屏通览、一站通办、一键登录,体现了前瞻性、全局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并主动融入数字政府“一张网”,达成与地方政府政务大数据的全面对接,数实融合提升了业务工作质效和监督管理效能。
推动上线入网,实现高效管理。在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全工作流程线上自动化操作,例如将传统的纸质审批流程改为电子审批流程,实现审批的高效、便捷;一线基层人员将实地客户拜访情况相关数据、图片进行同步上传记录,减少人工填写拜访相关表格耗时,同时方便管理人员对一线基层人员日常工作监督实现线上同步查阅、检查;有关工作台账资料转为线上平台录入,减少实地耗时检查和纸质文档资料打印,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自动化并快速获取所需的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决策支持,而且铲除了“走秀式”调查研究、“催命式”上报材料、“文笔式”形式主义、“美化式”台账资料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五)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持续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健全监督制度机制,研究建立执纪人才库和监督人才库,制定实施《构建“大监督大规范” 领导班子监督实施办法》《重点领域部门权责清单和领导干部权力 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具体措施》等批监督制度机制,形成覆盖关 ;同时,对开展监督时总是“零问题”的相关监督主体进行约谈,推动各监督 任主体深 监督、 发现问题 并纠治问题,杜绝做表面文章、纸上文章,严防监督“走过场”“装样子”,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
健全执纪问责机制。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督查检查,深挖细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及各类隐形变异,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对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患苗头的干部职工,及时“红脸出汗”,对热衷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职工,严查快办、追责问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把握宽严相济的尺度,激励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五、结语
整治国有企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守政治立场,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以钉钉子精神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有力有效助力基层减负,提高整体工作质效,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陈昊. 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 [N].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01-09
[2] 赵成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N]. 人民日报 ,2023-07-12
[3] 赵飞. 国有企业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J]. 办公室业务, 2023,6: 65-67.
[4] 阳军. 新技术条件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及治理分析 [J].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3: 54-
[5] 郭书新 . 关于国有企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对策思考 [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1,31 (02):69-71.
[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5.
[7] 顾保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面面观》[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