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 框架下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发展路径
毕邱盛
成都体育学院 610041
引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作为高校体育重要项目,网球教学面临如何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挑战。TPACK 框架强调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内容知识三者整合,为探究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探究聚焦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探索发展路径,期望为高校网球教学信息化转型提供参考。
一、TPACK 框架视角下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呈现多元分化特征,从TPACK 框架分析,主要表现在三个知识领域融合程度差异。技术知识 (TK) 方面大部分高校网球教师已具备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使用常见办公软件、浏览互联网资源以及进行简单多媒体制作。然而面对新兴技术如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高阶技术工具应用能力普遍不足,缺乏对新技术教学价值充分认识,导致技术应用停留于表层替代难以实现教学流程深度改造。内容知识 (CK) 层面高校网球教师普遍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对网球运动技战术、理论体系、比赛规则等专业内容掌握较为全面,但存在知识更新不及时、实践创新不足问题尤其在国际前沿网球教学理念与方法引入方面相对滞后,制约教学内容时代性与前瞻性。教学知识 (PK) 层面多数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环节,但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识别、差异化教学设计等方面能力有限。
从 TPACK 核心强调知识交叉融合视角观察,高校网球教师各知识领域交叉融合能力不足问题尤为突出。技术内容知识 (TCK) 融合方面,教师虽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网球专业知识表现形式变革重要性,却难以找到恰当技术手段呈现复杂网球动作要领与战术配合,未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拓展内容深度与广度。技术教学知识 (TPK) 融合层面,教师对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率认识不足,常将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变革教学方式根本力量。内容教学知识 (PCK) 融合维度,部分教师难以针对网球专业内容特点选择最优教学策略,对如何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内容存在困难。TPACK 整合能力表现更为薄弱,多数教师未能实现技术、内容、教学三维知识有机融合,难以构建真正意义技术支持下网球教学新生态,信息化教学实践呈现碎片化、表层化特征,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变革潜能。
二、TPACK 框架支撑下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问题归因
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受多重因素制约,从内部因素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认知偏差构成首要障碍。部分高校网球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学变革价值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技术排斥心理,误认为体育教学应以面对面指导为主,技术应用仅作辅助,这种认知局限阻碍其主动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意愿。教师信息化学习机会不足也是重要因素,高校虽普遍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但往往采取一刀切方式,缺乏针对体育教师尤其网球教师专业特点定制培训内容,导致培训效果有限。
从外部环境视角审视,制度环境因素制约明显。高校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偏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激励不足,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科研而非教学创新;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持不足问题突出,许多高校虽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但针对网球等专项运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投入有限缺乏专业化资源平台与工具,教师难以获取适用教学资源。校园信息化文化氛围建设滞后,部分高校未能形成鼓励创新、容错试错积极文化环境,缺乏教师间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共享机制,阻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网球运动自身特点也带来挑战,网球作为技能导向性强运动项目,动作要领复杂战术变化多样,场地器材要求特殊,这些特点增加了信息技术融入难度,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水平 TPACK 整合能力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而当前教师培养体系尚未对此给予充分关注,导致教师面对复杂教学情境时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网球教学深度融合。
三、TPACK 框架指导下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基于 TPACK 框架构建多元协同培训体系是提升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重要路径,高校应打破传统单一培训模式,建立包含理论培训、实践演练等多元形式培训体系。理论培训聚焦TPACK 框架核心理念,帮助教师理解技术、教学、内容三维知识融合重要性;实践演练强调亲身体验,通过微格教学、信息化教学工具操作等形式提升实操能力;案例研讨引入国内外网球教学信息化优秀案例,启发教师创新思维。培训内容应针对网球教学特点量身定制,关注如何利用视频分析技术优化动作纠正、如何应用现代技术模拟比赛环境、如何借助数据分析工具评估学生进步等实际问题,切实提升教师TPACK 整合能力。
营造支持性校园信息环境是促进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关键,高校应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网球教学需求配备专业化设备,如高清摄像系统、动作分析软件等,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物质基础。构建网球教学资源服务体系,整合国内外优质网球教学资源,建设包含教学视频、动作示范、战术分析等内容专业资源库,降低教师资源获取成本。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支持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及时帮助,解决教师应用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同时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设立信息化教学创新奖项激发教师主动提升动力。构建开放共享文化氛围,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尝试容许试错,定期组织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促进教师间经验交流与智慧共享,形成良性互动氛围。
结论:探究基于TPACK 框架系统分析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问题,探索发展路径。当前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面临认知偏差、学习机会不足、知识结构失衡等内部因素以及制度环境、资源支持等外部因素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协同培训体系、营造支持性校园信息环境等发展路径,强调应从个体能力提升与环境支持两方面共同发力,促进高校网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网球教学信息化实践模式创新,为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转型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鲍勇 .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D]. 南京工业大学 ,2024.
[2] 王扬.——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结构框架与培训应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 2024, 44(11): 封 3.
[3] 孙文文, 李晴, 瞿亦扬, 等.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 2024, 16(14):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