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游戏化干预模式研究
王继军
湖北省襄阳市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441000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游戏化教学活动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应对游戏环节中的困难和阻碍,避免由于幼儿情绪不稳定,无法参与游戏化学习环节,或者是影响其他幼儿游戏体验的情况。在对幼儿的情绪进行管理时,教师需要对幼儿保持良好的耐心,要注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让幼儿能够尽可能的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并让幼儿能够在不同的处境下,能够冷静思考问题的本质,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利用音乐引导幼儿情绪
教师在为幼儿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可以加强对相关音乐的利用,从而对幼儿的情绪进行引导,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当一些游戏活动不符合幼儿的内心认知时,他们往往容易出现烦躁的情况,从而不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些背景音乐,通过音乐烘托的方式缓解幼儿的情绪变化,并促进幼儿情绪的管理能力形成。
例如,在游戏化教学活动时,部分幼儿在面对游戏障碍和困难时,往往容易选择放弃,并展现出对应的沮丧感,使得教师难以对幼儿进行管理,高质量的带领幼儿完成游戏活动。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能够振奋他们内心的音乐,利用音乐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鼓舞。这样幼儿能够在音乐的带动下坚持不懈,不但能够让幼儿超出他们的能力完成一些游戏化活动,而且还能促使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实现对幼儿情绪管理的科学培养。
二、实际情绪变化游戏
教师在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时,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情绪体验和变化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直观的体会情绪变化与管理方法。这样教师不仅能够提升游戏教育的实用性,而且还能丰富幼儿的游戏乐趣,让幼儿的情绪变化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在为幼儿开展这些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教师应该在游戏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表示不同情绪的卡片,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些情绪卡片,让幼儿进行即刻表演,从而锻炼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提供一些方法的指导,让幼儿能够掌握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这样能够为幼儿的情绪管理提供一些基础条件。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除了为幼儿开展一些传统的情绪管理游戏,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线上情绪管理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
三、情绪角色扮演剧场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需要让幼儿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让幼儿掌握一些情绪管理的理论。但是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对于教师的教育内容和学习内容转化可能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直接的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教师需要为幼儿设计一些情绪角色扮演游戏,通过为幼儿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情绪进行管理锻炼,有效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通过游戏化活动对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应该对幼儿的游戏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寻找一些游戏情绪管理失效的关键缓解。如幼儿在游戏中争抢游戏道具而引发争吵等等。通过为幼儿提供这些具体的情况,并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鼓励幼儿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示情绪管理的方法,为幼儿的实际生活情绪管理提供一些指导。在幼儿情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融入到幼儿的视角中,对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当幼儿完成情绪角色扮演活动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总结,分析幼儿情绪管理存在哪些不足,并为幼儿提供一些建议。
综上所述,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游戏化干预模式研究聚焦于通过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情绪认知、表达与调节能力的发展。游戏化干预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激发其参与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理解情绪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该模式通过营造支持性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与互动中,逐步学会利用适宜的方式表达与调节情绪。
【参考文献】
[1] 王玲 . 共育·共融·共导:家园合力下幼儿情绪管理的实践探索 [J]. 早期教育 , 2025, (12): 52-56.
[2] 陈燕华 , 李雅文 . 情绪图谱:提升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抓手——以“‘棋’思妙想”主题活动为例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2024, (12):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