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匠工作室是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的新引擎

作者

李斐 聂威 刘春菊 许家学

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高密分公司,山东 高密 2615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工匠工作室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各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匠工作室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对工匠工作室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工匠工作室;创新驱动;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工匠工作室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各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国家级技能工匠工作室为例,如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的“杨建技能工匠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工匠工作室”后,积极发挥技能工匠工作室和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能创新和技艺传承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该工作室成立于 2012 年,领办人杨建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工作室团队参与公司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研发、推广和应用多项工艺,获技术革新奖 50 多项、国家专利 50 多项,发表论文 50 多篇,解决项目生产难题 100 多项,节约建造成本、实现经济效益 8000 余万元。截至目前,已培养出众多高技能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类似的还有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陈仁桂技能工匠工作室”,担负起可调结晶器铸造航空航天用铝合金任务,总结出可调结晶器铸造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操作法,并申请了 2 项国家专利。工作室不仅成功铸造世界最大航空航天用 7050 铝合金扁锭等,还积极开展“传帮带”,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工匠工作室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也反映出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目的

工匠工作室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拥有优秀的领办人。如杨建技能工匠工作室的领办人杨建,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能为工作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陈仁桂技能工匠工作室的陈仁桂,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凭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带领团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技术创新也是工匠工作室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杨建技能工匠工作室参与完成深水半潜式平台关键焊接技术、零下 50 摄氏度低温环境焊接技术等 40 多项工艺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陈仁桂技能工匠工作室总结出可调结晶器铸造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操作法,申请了 2 项国家专利。这些创新成果解决了项目生产难题,为企业节约了建造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人才培养是工匠工作室的核心任务。杨建技能工匠工作室累计完成焊工培训认证 2.5 万人,培养出 2 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 名全国技术能手等众多高技能人才;陈仁桂技能工匠工作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匠,已累计培养出首席技师 2 名,高级技师、技师 52 名,高级工 200 余名。

此外,工匠工作室还积极开展“传帮带”,利用各种平台打造产学研基地,大力推动技术攻关、技艺传承和技能推广。例如,陈仁桂技能工匠工作室利用“国家级技能工匠工作室”和“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二、工匠工作室发挥作用的方式

(一)技术攻关与创新

1.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在海洋工程领域,工匠工作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中国海油建成的海洋工程领域首个国家级焊接技能工匠工作室为例,汇聚了众多国内焊接行业顶尖专家学者及优秀的焊接人才。工作室通过自主攻关,掌握了超大壁厚及复杂节点海洋平台焊接、超深水海底管线及钢悬链立管焊接等一系列核心焊接技术。

工匠工作室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方面,通常采取以下方式。首先,工作室成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对技术难题进行深入分析,他们从材料、结构、设计、工艺、装备等诸多技术领域入手,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其次,工作室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验和探索。如在攻克超低温碳钢焊接技术难题时,工作室成员通过不断调整焊接参数、优化焊接工艺,最终成功实现了在超低温环境下的高质量焊接。此外,工匠工作室还注重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工作室能够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供有力保障。

2.推动工艺升级。工匠工作室在推动工艺升级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工作室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杨建技能工匠工作室,团队研发深水半潜式平台关键焊接技术等 40 多项工艺,通过引进先进的焊接设备和材料,提高了焊接精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工作室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以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海洋石油 119 项目为例,杨建对集成板的大直径锥形疲劳焊接接头提出了新的焊接指导顺序,指导团队设计了新型组对工装,完善了现场焊接控制等措施,保证焊缝集成之后周长误差控制在 10 毫米内,不仅提高了焊接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工匠工作室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将先进的工艺技术推广到整个行业,促进了行业的共同发展。例如,刘海林海洋工程焊接技能工匠工作室近年来授课近百场,培训焊工 2000 余人次,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推动了焊接工艺的不断升级。

(二)人才培养与传承

名师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1.多样化的培养模式。“1+3+N”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显著的效果。以名师工作室“1+3+N”蜂巢式培养实践为例,前一个“1”为导师引领,后一个“1”为平台支撑,“3N”为培育梯度,“蜂巢式”为线上线下多维并举构造。在整个培育模式中,工作室主持人是协调者和推动者,围绕“传授、帮助、带着、辅导、扶持”的核心,做好协调与推动工作。

天津市北辰区华辰学校构建的“1+3+N”模式也在家庭教育指导专业队伍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成效。“1”是建立校级研修队伍,以心理教师、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为核心,组建业务过硬、钻研能力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研修队伍,发挥头雁效应,赋能整个团队。通过讲座培训、沙龙讨论、读书交流等活动,辐射全员教师,解决专业知识缺乏和指导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3”是培养骨干指导服务团队,包括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队、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和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队由社会各界相关从业人员组成,能满足不同家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不同层次需求;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针对学生问题给予专业知识支持;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由家委会成员和热心家长组成,收集家长困惑与需求,反馈建议意见,引领家长成长。“N”是每个家庭都是教育的宝藏,通过不同家庭的家风、家训展示与宣讲,引导家长和学生感悟家庭教育的真谛,传承家庭美德,弘扬良好家风。

丽江市委党校采取“1+3+n”措施推进“名师工程”落地。推动实施“三个一”人才振兴战略,每年探索实施“内部成长一人、政策引进一人、跟班学习一人”人才培养计划,推进“青蓝工程”,加大引才力度,加快现有人才培训培养。推进“3582”名师培养工程落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党校教学、科研、咨政方面的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选派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拓展视野,提升理论素养。积极推荐各类人才参与评先评优,支持教师申报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

2.师徒传承的意义。师徒学习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师带徒制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传承技艺与经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师傅作为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代表,通过与徒弟的亲身教导和实践引导,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后辈,确保了技艺的延续,让学习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在培养人才与潜力方面,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不仅学习技术,还能够获得行业内的见解和人际交往的技巧。这种全面的培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思维方式和职业道德的传递,帮助徒弟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人才。

师带徒制度还能促进行业发展与创新。师傅可以通过徒弟的新观念和想法,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徒弟则通过学习传统技艺,结合现代思维,推动行业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师带徒制度还能弘扬社会价值与文化传统。师傅作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通过与徒弟的互动,传递行业内的精神理念和职业道德,培养徒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弘扬社会正能量。例如,在海洋石油工程领域,杨建技能工匠工作室建立了“1+3+N”人才培养模式,以“敬业与奉献”精神为核心,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新型学徒制培训新模式。工作室累计培训认证了 2 万多名优秀焊工,指导 160 人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称,培养出 5 名全国技术能手、9 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3 名国际大赛冠军。通过焊接技术的研发、创新、推广和应用,解决项目生产难题 100 多项。在刘海林海洋工程焊接技能工匠工作室,刘海林如饥似渴地钻研机器人焊接技术,不仅自己掌握了先进技术,还将技艺传授给“机器人徒弟”,为行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总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师徒传承在工匠工作室的人才培养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工匠工作室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一)制度保障

安庆市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工匠工作室创建工作,为工匠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安庆市工匠工作室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动态管理。这种动态管理机制对工作室的活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动态管理机制可以促进工作室成员的流动,为工作室注入新的血液。工作室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成员的表现,适时调整成员结构,吸纳新的优秀人才加入,淘汰不适应工作室发展的成员。这样可以保持工作室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其次,动态管理机制可以激发工作室成员的竞争意识。成员们知道自己的表现会受到定期评估,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室中立足。这种竞争意识可以促使成员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室的各项活动,为工作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安庆市的一些工匠工作室在动态管理机制下,成员们积极参与各类政策解读会、线下招聘会“坐诊”指导、“三师”进校园、“暑期实训营”等活动超 200 余次,为服务对象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总之,制度保障是工匠工作室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财政支持与激励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则为工作室注入了活力,共同推动工匠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

(二)团队建设

1.成员选聘与分类。在名师工作室核心团队建设中,成员选聘至关重要。核心成员通常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例如,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 6 年以上,年龄在 45 岁以下,具有强烈的进取心、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积极钻研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同时,核心成员应在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如优先参与“名师工作室”立项的各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突出、业绩显著者有优先评优、晋级和评选各类业务职称或荣誉等权利。

外围成员可以是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或相关领域的爱好者。对于外围成员,可要求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 3 年以上,且有在校内及以上各类德育比赛活动中获奖经历,德育研究论文在太仓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获得校级及以上相关荣誉称号。

2.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方法。首先,确立团队共同的奋斗目标,塑造团队文化。明确工作室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让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例如,制定具体的教学研究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等,使成员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注重团队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其次,让团队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家。提高成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为成员提供发展空间和学习锻炼的机会。例如,组织成员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成员的专业水平。团队管理者要作风民主、广开言路、乐于接纳意见、办事公道,遇事能与大家商量,善于体谅和关怀下属。再者,协调团队成员的关系,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管理者要经常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在沟通中增进了解,便于大家从多角度合作,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接纳不同的意见。可以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如教学研讨、户外拓展等,增强成员之间的感情和信任。最后,团队管理者要善于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在成员出现意见分歧时,要客观评价双方的观点,坚持正确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于因工作分歧产生的冲突,可以利用竞争的策略来处理,让成员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然后用业绩检验对与错。对于因个人利益产生的冲突,管理者要冷静处理,维护团队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