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工地建设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探索

作者

蒋南洋

德阳市旌创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绵阳 618000

引言:

在传统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中,信息的传递不畅、监管手段的滞后以及多方协同的困难,已成为制约工程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智慧工地的提出,意味着这一现状将迎来变革。通过技术的深度应用,我们能打破传统管理的束缚,使施工现场的管理更加精准与透明。

1. 智慧工地与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关联

从传统的质量管理工作角度来看,智慧工地的出现是对工程质量管理一个非常明显的颠覆,它并不是单纯的“数”字化、“信”息化,更多是对传统工程质量管理的巨大颠覆,传统工程质量管理很多时候需要根据对工程的直观经验判断结果,但是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实时数据收集、精确分析、实时反馈,及时发现各种质量控制环节、时间段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针对性反馈,彻底解决各种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减少或彻底扭转以往工程项目过程中大部分时候工程质量管理等都依赖于老工程师个人经验判断而展开的现象,工程质量管理等从过去依靠经验、模糊把握到实现精细控制的基础[1]。

2. 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中的现实挑战

2.1 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瓶颈

传统工程质量管理依靠人工巡视、施工监督,缺乏信息及时性,管理者依靠经验进行决策,不能及时进行数据挖掘和问题预测;现场工地常由于管理人力不足、流程缺乏等原因形成监管盲区,信息存在不对称,会造成质量事故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这样低效率的管理方法会浪费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影响整个工程进度质量和工期管理。这是管理方式造成工程管理现状的瓶颈之一[2]。

2.2 多参与方协同作业的沟通障碍

整个工程项目涉及各有关单位,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监理,每一个单位都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其沟通及协调程度会影响项目的实施质量 [3],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发生沟通失败的情况。由于双方信息传递不及时、职责未明确和互不认同都会导致重复工作、理解差异和冲突,当信息传递的滞后会致使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早化解,影响到现场的安全质量。

3. 智慧工地的具体解决措施

3.1 实时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机制

首先,智慧工地上的实时监控在本质上改变了以往对于质量的管控。质量的管控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改善,因为传统的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依靠工作人员的现场监管或定期质量检查,这样就因为缺乏及时性,并且人眼的观察能力也有一定局限性,往往无法在质量出现问题或事故即将发生的时候能及时发现并应对,而当监测技术借助于传感器、无人机和物联网技术,将现场的施工状况都置于“监控视线”之中。譬如,如果混凝土浇筑时在施工温度和浇筑工艺保证良好的前提下,传感器监测到此时的混凝土浇筑的温度、湿度和混凝土强度都处于设计要求之上,一旦温湿度高于或低于设备的工作要求范围之外或者混凝土强度的数据有大幅度的提升,系统立马通知到人员,相关人员第一时间知晓异常情况并马上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及时有效地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所以说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都处在“精控的监控下”。而通过对质量的实时的监管使整个质量的管控方式得到明显的改善,将原本的控制方式由事后检查转变为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管,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人们监控不严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4]。

3.2 数据可视化带来的管理透明度提升

传统的现场管理方式繁琐且量大,从质量管理,到进度控制,再到施工组织和劳动力配置等等均需大量的数据及文档支撑,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导致管理信息滞后甚至存在信息错误。数据可视化将上述众多的繁杂数据和信息进行图形化展示,让管理层足不出户也可以及时全面了解工程现状。施工现场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够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在可视化项目系统中,项目的每一个指标也能够在系统中直观地展现出来,管理人员不再像过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大量的文档资料、逐一进行对比,而是能够在数据可视化展示后立即掌握获取所需的信息,打破了过去因为繁杂资料与文档而不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的困境。可视化展示信息让项目沟通变得更加高效,例如在一个项目中涉及到多方单位的情况,所有参与该项目的各单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利用同样的平台、同样的数据清楚地了解项目实时的施工进展情况以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各方人员参与项目的管理过程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减少了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偏差,从而减少管理过程中因误解产生的冲突现象;数据可视化还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数据预判,根据图形化的数据分析和展示信息能够作出更加合理的调整,在过去,这样的判断往往是凭个人以往的经验做出的判断,极有可能出现因个人经验和知识水平受限产生的偏差。可见,数据可视化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不仅是管理效率提升,更是针对质量管理由“事后质量检查”转变为“实时检查”,质量管理迈入了以前瞻性、科学性管理为主要模式的新阶段。

3.3 智能预警系统的风险防控作用

在所有的施工项目中,都会存在许多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主要来源不一,或是施工设计方面的瑕疵,或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问题,亦或是外界环境中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智能预警系统在智慧工地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结合当前最为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实时对现场风险进行监控和预测。如某施工环节中的基础建设,包括深基坑工程、脚手架、混凝土浇注等,会实时观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出现土壤的异常变化、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通过施工中的传感器监测设备和监测手段,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时反馈,并结合历史数据模型计算的预计可能情况,由系统判断风险的大致程度、风险系数等情况,当判定某一风险事项的性质等级和系数达到预警线后,系统将触发预警功能,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使现场管理人员、施工单位、监理方等组织知晓,实现对潜在风险的先发制人的管理策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如在基坑土体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潜在地层土壤受外界因素变化的风险,同时地下水位的预测也由预警系统进行预测、判别,待信息反馈给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后,项目部可通过技术手段,对地层情况和地下水位的高低作出有效处理和应对,这不仅是智能预警系统体现功效的展现,也是项目施工过程中预警效果最佳的体现。

结束语:

智慧工地的发展,标志着工程质量管理的一次革命。虽然技术不成熟、不标准的状况我们还面临,但影响会因智慧工地的运用而显著改变。智慧工地会由当下的热点演变成为今后常态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式。质量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在智慧化环境下,更精致和有力。这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场技术革命。

参考文献:

[1] 赖勇坚 . 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 广西城镇建设 ,2025(2):61-65.

[2] 吴东晋 . 探究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5):137-139.

[3] 朱斌 . 智慧工地技术在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4,37(4):119-121.

[4] 张骋 , 房博文 , 徐照 .”智慧工地”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与路径[J]. 中国水运 ,2023(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