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对中国当代版画创作的影响
薛仲铭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0
一、版画创作与印刷技术的基本内涵
“版画”的出场,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存在,它最开始的身份无法绕开印刷技术和复制图像去定义,从印刷属性上看,伴随着印刷,出版业有上千年的历史。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之后,利用这类的技术批量生产图像,为政教服务,完成对民众教育普及和文化传播的迫切需求。早期版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被推到了历史前台。早期版画的概念的核心归于制版,且辅之以图像,都被纳入版画的范畴中。亦可将此时期归纳为“复制版画”。18 世纪以后出现了“创作版画”,即为画者,制版者和印者皆由版画家一人自任,最为重要的是版画家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尽管经过多个世纪技术的更新,直到摄影术发明以前,版画作品虽然发挥了艺术家自身独特的艺术创造性,但这类型的版画多数为其他画种的再现,一种绘画附属性,不过是服务于再现型的图像表达。但摄影术被发明以后,版画反而从中解放了出来,印制图像不再作为图像再现的工具和手段了,此时版画的复数性的特性被削弱了,开始了从单纯的传播媒介工具转向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复制版画逐步走向创作版画的转变,是时代与技术语境转换后对艺术自身的一种诉求。版画对技术的强烈依附性,就是与每一个当下时代发生的关系。版画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形态,慢慢朝向艺术自律的方向发展。作为绘画艺术门类的创作版画所带来的特性就是其复数性,印痕,间接性和当代性。
二、数字化技术对版画创作的冲击
随着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出现大量能够取缔版画作为媒介的工具,印刷技术上更加高效和便捷,尤其当下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更为迅速便捷,对于文字、图像和动态影像的复制传播,甚至可以实现异地同步物态重现。许多版画创作者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而迟疑,甚至对版画的概念与其边界产生争议。智能化数码印刷手段,新媒体表现方式与版画艺术的边界问题都成为现在的议题和热点,版画创作者也展现出担忧:运用新媒体数字化印刷的介入到版画中,版画的定义是否发生变化?如何把握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版画创作中?实际上利用数字化技术介入到版画创作当中,在欧美等地称为”数码版画“,已风行多年,但在中国仍有争议的“新品种”。
数字化就是指将客观物理现实抽象为数字来处理。“运用数字化技术介入到版画创作中,主要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硬件和图像处理软件直接绘制版画创作稿、辅助制版和印刷”。实际上,“数字版画”在当今时代必然出现的。回看版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当下新技术与创作实践结合的融合史。从最早的木版画,到铜版画,石版画,再到丝网版画,皆为新技术应用下创新的产物。因此,版画总是紧密地依赖于背后的印刷和技术的发展,是与当下的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也正是在运用这些技术的过程当中,版画神秘的面纱一层层的被掀开,美丽的面孔也就展露出来,尽显魅力。当下的版画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技术和版画创作范式,应该拥抱当下的技术,与时俱进,创作出与这个时代发生密切关系的版画作品。
三、数字化技术与版画创作的呈现方式
2018 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的全体会议上,专门发布了声明将数字版画、独幅版画和摄影纳入版画的范畴。2021 年,中国湖南举办的“首届国际数字版画艺术大展”便是以一种全新的版画面貌展现给大家,且为迄今最为全面的一次数字化版画艺术展示,共计
150 件展品。版画与科技的结合,给版画带来全新面貌,都是以“特殊全新”的创作图式的出现。这次大展的呈现方式都是以打印输出和传统的装裱方式,在陈列方式上以传统意义上的“画”呈现,并使用编号和签名的传统授权方式,但不能将艺术家的画稿或者以完成的画作拍照扫描,在打印出来。运用数字化技术必须是其创作的主要工具。运用数字媒体可以将版画作为一种数字方式存在,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底层语言就是其作为“版”的存在。所以,我们能看出它们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利用计算机等数字工具进行视觉图像的创作,这些工具且包括硬件和软件,亦包括传统工具的结合。其二,正因为使用了计算机,数字版画其底层逻辑是数字式的,是虚拟的,是可被计算机识别的。因此,数字版画的传播媒介是同质的,能够和各传播平台互融,观者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就可以观看到最为细节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在网络中瞬时观看翻阅,甚于和“原作”无异,展开有效的鉴赏与分析,不再像过去一样,想看到画面细节需要去到美术馆观摩。当然,如果做版画创作仅仅是利用数字技术去支撑,那其作品艺术内涵是贫瘠的,充满科技的“冷冰冰”感,这背离了做艺术创作的初心。在利用这项技术的同时,应当把最重要的注入进去:艺术家对周遭一切的观察、个人感知、观念和思考。
数字化技术不应表现旧趣味,当保持版画前卫的传统。冯梦波的《图书馆》作品就是利用游戏引擎制作的,而这类数字程序一直都是为电子游戏制作开发而服务,电子游戏设计师才是利用此工具最佳候选人。艺术家冯梦波则将此数字程序制作应用到当代版画创作当中。利用游戏数字程序构建出一个模拟现实的数字空间,这个空间有和这现实般的物理深度关系和光学力学关系,能够使观者对游戏世界的人物和空间感受到真实般的熟悉,但实际上无法走入真实的空间里。“他将虚拟三维空间转化为现实的二维空间,里面的空间的所有物原则上都可以移动,碰撞,变形,而这种可变性构成出一种新的‘版’”。这种“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熟悉感,即很贴近却又无法琢磨的距离感,让这个作品非常切合这个数字时代的模样。隋丞《重叠·生日快乐》则是另一种创作方式,利用计算机数字工具,模仿出接近的画面效果。他将自然的“真实”转化到艺术的“真实”,将版画复数性中提取出“重叠”的这一特质,运用到版画创作当中,带有实验的性质。“重叠”能够给观者带来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想象,画面中的符号与图像的重叠,能够在拓展自身的含义,符号与图像相互作用,亦有可能反方向加强图像的含义亦可改变符号的含义。作者生成出的图像将画面的虚拟与想象,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连接点重叠起来,生成出无限制的可能性。隋丞利用数字化技术介入到版画创作中,将他的创作观念很好的表达出来。可以看出,艺术家们的版画实践尝试并不会因数字化技术的介入而被牵着鼻子走,他们利用这项技术制作出各种语言形式,结合各类艺术语言特征和材料特性将版画的特性很好的诠释出来。对于数字化技术介入的特点,无限复制,特殊的视觉体验,互动性游戏等等也都结合起来,进行版画创作实践。数字化不单只是单纯的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创作,绘画本体才是创作的主流,即画画才是最终结果。利用好这个技术,既能保留传统绘画的理念,又能通过数字技术丰富画面,能够创作出回应这个时代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 夏玉清 . 数字技术影响下的当代版画 [J]. 美术 ,2022,(12):70- 73.
[2] 李政达 . 数字技术与版画艺术的融合探索 [J]. 美与时代( 中 ),2024,(12):121-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