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学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曾祥山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尧口初级中学 江西省赣州市 342306

项目化学习,顾名思义围绕某个或多个项目展开学习的一种模式方法。在初中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项目化学习教学方法应用广泛,在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导向下,项目化学习教学,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进步及发展 [1]。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项目化学习,即结合教学内容,精准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围绕道德与法治相关项目知识点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总体而言,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育素养与发展素养发展,本文有必要围绕“项目化学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展开深入分析探讨。

一、立足教材文本内容,科学设计项目化学习主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的融入,需立足教材文本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项目化学习主题,确保与学生的学习能力、需求相符。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与教材文本相关的项目化知识内容,使学生达到收获新知的目的[2]。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中的“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教学内容为例,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之前,教师有必要提炼其中的核心内容,构建明确的项目主线,即提炼其中“家的意味”中的“孝亲敬老传统素养”,提炼“爱在家人间”中的“独立意识”“代际差异”“沟通技巧”“换位思考”等内容,提炼“让家更美好”中的孝亲敬长、互敬互爱、责任担当等素养。在此基础上,可围绕“破解家庭幸福密码”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采取调研、访谈、行动实践等多元方式,对“幸福家庭的标准”“亲子冲突的解决策略”“家庭美德的传承方式”等进行分析探究,在可操作的“家庭幸福行动指南”有效形成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某一项目进行自主学习,或者与同伴同学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此类项目化学习,增强学生的家庭意识,培养学生孝亲敬长、互敬互爱、践行家庭责任担当的能力素养,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发展。

二、问题驱动导向,激发学生项目式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兴趣,有必要在明确项目化学习主题的基础上,以问题驱动为导向,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积极主动探究并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

以上述提到的“幸福和睦的家庭标准探究”项目化学习任务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短视频,如“一个中学生的日记”,将主人公由于父母偷看日记而愤怒,进而和父母冷战的场景生动形象,配合音频播放出来。然后以问题作为驱动,如“这样的家庭幸福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主人公,会怎样做?”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此外,结合相关问题,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分成“家庭结构调研组”“亲子沟通观察组”“家风故事采集组”等,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合理选择相关小组,对“幸福和睦的家庭标准”进行分析探究。如选择“家风故事采集组”的学生,可收集班级学生真实冲突案例,包括“对祖辈唠叨不耐烦”“拒绝父母安排的补习”等,进一步和小组同学一起模拟“家庭调解会”场景,指导学生利用“倾听、表达、共情、协商”沟通四步法则,将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提出来,比如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个体差异等,以此减少与亲人之间的矛盾。此外,教师适当指导,可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条款引入,明确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边界。这样,通过问题驱动导向,激发学生项目式学习兴趣,并积极探究学习,使学生解决项目化学习问题,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与法治素养。

三、布置项目化实践学习任务,培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为培育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能力,还有必要结合项目化学习内容,对学生布置项目化实践学习任务[3]。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课堂教学为例,可将“校园欺凌”“家庭财产”“社区普法”等作为项目化学习主题内容,根据学生兴趣点,自由选择相关主题进行项目化实践学习。其一,选择“校园欺凌”主题,可组织学生制定《反欺凌公约》,并设计“欺凌行为举报箱”,对法庭审批欺凌案件进行组织模拟,并项目组内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其二,选择“家庭财产主题”,可组织学生为家庭制作《财产保护指南》,如遗嘱订立流程、合同签订注意事项等,进一步由项目学习小组学生模拟家庭会进行讨论制定方案的可行性及科学性。其三,选择“社区普法主题”,可组织学生制作民法典宣传海报、短视频等,在社区广场开展“法律咨询角”,解答居民疑问,并记录反馈信息等。总之,通过项目化实践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与责任意识,深化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与发展核心素养能力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学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显著,可明确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立足教材文本内容,科学设计项目化学习主题。然后在问题驱动导向下,提出项目化学习相关问题,激发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布置相关项目化实践学习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能力,如正确的法治观念、高水准的道德修养以及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等,进一步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樊伟 .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J]. 华夏教师 , 2025,(15):117-119.

[2] 刘文文 .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J]. 试题与研究 ,2025,(14):35-37.

[3] 褚红梅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 [J].初中生世界 ,2025,(2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