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变配电运维1+X证书制度下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证融通的资源开发策略

作者

余铁钞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市 400053

随着 1+X 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化推进,变配电运维是电力行业核心领域,其证书要求与变电运行仿真实训教学的融合成为研究重点。现阶段,传统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资源存在明显短板,例如与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技能标准脱节、资源场景单一更新滞后及缺少校企协同开发机制等,上述问题会增加学生实训与考证的重复负担,也会影响1+X 证书育人目标落地。据此,开展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下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证融通的资源开发研究,能够破解课证壁垒、提升实训质量、培养持证上岗的变配电运维人才,意义重大。

一、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下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证融通资源开发的意义

首先,传统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资源通常将重点放在单一设备操作上,与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设备运维、故障排查、应急处置及安全规范几个考核模块脱节,导致学生实训学操作、考证另培训的重复负担。课证融通资源开发通过将证书技能标准拆解为实训资源的核心指标,彻底打破课证壁垒。其次,传统仿真实训资源存在场景单一、交互性弱及考核缺失的问题,难以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也无法匹配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过程性考核要求。课证融通资源开发通过构建多元化、高仿真的实训场景并嵌入证书考核的操作时间限制、评分标准及安全扣分点,让学生在实训中同步熟悉证书考核规则与评分逻辑。

二、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下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证融通的资源开发策略

(一)分层开发仿真实训平台资源、适配证书不同级别需求

基础级平台资源将重点放在设备基础操作与安全规范上,开发单一设备虚拟操作模块,包含 10kV-110kV 隔离开关、断路器及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的三维仿真模型,支持学生进行操作票填写、设备检查、模拟操作及结果校验的全流程训练。平台需嵌入证书初级考核的安全规范校验功能并提供操作步骤指引、常见错误解析等辅助功能,帮助零基础学生掌握证书初级核心技能。进阶平台资源围绕故障排查与处置,新增常见故障仿真模块,模拟变配电运维高频故障场景。平台需提供虚拟检测工具,学生需根据故障告警信息通过工具检测定位故障点,并执行故障隔离、设备检修到恢复供电操作。同时,平台需参照证书中级考核标准,对故障定位时间、处置方案合理性、操作规范性进行自动评分,生成与证书考核维度一致的实训报告。高阶级平台资源侧重复杂场景协同与综合决策,构建多岗位协同仿真模块与新型场景模块,多岗位协同仿真模块支持 4-6 名学生同时登录,分别扮演值班长、值班员、监护人及调度联络员,模拟雷雨天气全站失压应急处置、重大保电期间设备巡检等复杂任务,学生需通过平台实时交互完成协同操作,适配证书高级团队协作要求。

(二)开发课证融通实训教材与教辅资源

教材与教辅资源需以实训任务为载体、证书考点为核心及岗位需求为导向,明确实训内容、证书考点到岗位任务的对应关系,避免内容与证书、岗位脱节。在课程建设方面,企业认为重要的核心课程是高电压技术、智能供配电技术、变配电运维技术、检修技术、电能计量等课程。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应突出高教性、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达成“思岗课赛证”五维融通人才培养目标。对应高职供用电专业职业能力等级,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要求每一门课程都要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对课程门数做减法,取消未针对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的课程,整合精简对应同一项职业能力的课程。因供用电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可以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首先按证书级别编写《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变电运行仿真实训手册》,初级手册将重点放在设备操作与安全规范上,每个实训任务均标注对应证书考点并附证书考核评分标准,中级手册围绕故障处理,收录证书中级实操真题改编的实训案例,详细拆解故障分析、工具使用到步骤执行流程,并对比常见错误做法与规范操作。高级手册侧重综合协同,包含多岗位协同任务脚本、新型场景处置方案,以及企业真实故障案例,从而帮助学生衔接岗位实际。其次,开发证书配套教辅资源,针对证书考核难点开发系列教辅材料,证书考点微课,录制 5~8 分钟短视频,对应教材实训任务,以供学生碎片化学习。真题实训题库整理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历年实操真题,转化为可在仿真实训平台上运行的实训任务,学生完成实训后可查看真题解析与证书评分依据。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与企业导师资源库

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培训师认证,系统学习证书标准、考核流程与培训方法,确保教师能精准解读资源中的证书考点,安排教师到合作电力企业上岗实践,参与设备运维、故障处理等实际工作,将岗位经验转化为资源应用技巧。同时,建立师资能力提升档案,记录教师证书认证情况、企业实践经历及资源教学应用效果,定期开展资源教学研讨会,分享资源使用经验。还应筛选电力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建企业导师库,明确导师职责,参与资源开发、指导实训教学及参与考核评价。为保障导师参与度,学校需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导师劳务报酬及时间安排,并搭建线上导师平台,方便导师远程指导学生实训[1]。

(五)建立资源动态更新与共享机制、适配行业与证书变化

首先,学校应成立资源更新小组,由校内教师、企业导师、证书评价机构人员组成,定期跟踪变配电运维行业技术变化与 1+X 证书标准更新,每半年评估一次资源适配性,确定更新内容。建立企业反馈通道,合作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提交岗位新需求、新故障案例,作为资源更新依据。其次,搭建区域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区域内同类职业院校、电力企业共建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开发,平台设置资源分类检索功能,方便用户获取。推动资源与企业培训对接,合作企业可调用资源开展员工 1+X 证书培训,学校可借助企业资源补充实训场景。同时,建立资源使用反馈机制,收集用户对资源的使用意见,作为资源优化与更新的参考,形成开发、使用、反馈到更新的闭环[2]。

结束语

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下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证融通的资源开发是实现证课岗深度衔接的核心支撑,本文明确的资源开发意义,并提出分层平台开发、教材教辅打造、师资库构建及动态共享机制等策略,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训中同步掌握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技能要求,提升证书获取率与岗位适配度,也为职业院校变电运行实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日后,需进一步强化校企深度协同,结合行业技术迭代与证书标准更新持续优化资源内容与机制,通过课证融通资源培养高素质变配电运维人才,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红美 , 许凤盼 , 曾丽颖 , 等 . 1+x 证书制度下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08):72-74.

[2] 龙艳红 , 徐庆锋 . “1+X”证书制度下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装备制造技术 ,2023,(03):189-192.

余铁钞,男,1995 年3 月,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开关电源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

[ 基金项目]2023 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变配电运维 1+x 证书与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证融合”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23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