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杨鹏飞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民医院 017200

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创伤骨科患者80例为此次调研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对比组间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创伤骨科患者中采取微创技术进行治疗,获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恢复时间快,最大化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推广。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应用效果

引言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创伤骨科是指治疗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骨骼系统的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切开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而微创技术则可以通过最小化手术切口、减少组织损伤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切口和组织损伤,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传统的创伤骨科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而微创技术采用最小切口进行手术,可以有效减少组织损伤,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加快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本院骨科就诊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女20例,男20例,年龄20~67岁,平均(45.67±3.76)岁;对照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19~60岁,平均(41.18±3.07)岁,其中35例患者为髋关节创伤,30例为肩关节创伤,15例为膝关节创伤。所有患者均属于自愿参加调研,并签订的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骨科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全身麻醉加神经阻滞麻醉,肩关节创伤患者肩关节前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行切口入路,钝性分离周围组织,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或病变部位,将淤血、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检查骨折断端复位满意后采用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具体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术毕再次用C-臂机透视检查钢板螺钉固定情况,复位固定满意后清洗切口,另戳孔置管引流并逐层缝合伤口后采用无菌敷料进行加压包扎。髋关节创伤、膝关节创伤根据患者具体创伤类型选择适合的切口,均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2.2 观察组 给予微创技术治疗,术前通过石膏固定、骨牵引或支架的方式制动3~7 d,后行微创技术治疗。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加神经阻滞麻醉,肩关节创伤患者患侧肢体外侧肩峰下行小切口,劈开三角肌,注意保护腋神经。患侧肢体远端外侧另做一小切口,两切口通过三角肌下隧道相通,骨折端复位满意后置入钢板小切口两端各钻孔测深拧入螺钉,髋关节创伤、膝关节创伤患者根据需要置入关节镜并仔细观察关节组织具体情况,经由动力系统将淤血及多余组织完全清除,并观察患者交叉韧带、关节囊等是否受到损伤、关节腔是否存在异物,若存在则将其取出,手术具体流程根据患者具体创伤类型选择,术毕常规引流。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1)治疗效果:以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影像检查患者病变处完全愈合,术后生活质量完全不受影响为优;以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影像检查患者病变处基本愈合,术后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为良;以患者疼痛感没有消失甚至加重,影像检查患者病变处没有愈合,患者生活严重受限为差;计算治疗优良率。(2)治疗基本情况: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换药次数等。(3)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静脉血栓、关节僵硬、下肢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8.800%,高于对照组的86.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基本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8.93%,低于对照组的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创伤骨科主要包括四肢、脊柱、关节等部位的损伤和病症,当前我国交通和建筑事业高速发展,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也随之增多,如何能使患者的痛苦更少、恢复更快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在治疗创伤骨科患者时,大多是进行骨折内固定的传统治疗,即解剖患者骨折结构之后重建,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患者的伤处骨骼保持稳定,但是该方式会对骨折部位的血液流通造成不良影响,患者治疗后容易发生感染、血管或神经损伤及血管栓塞,不利于术后恢复。近年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引入微创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骨折的精准愈合。在利用微创技术时,精准定位使患者在术中不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机体损伤,所以本次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小、出血量较少,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微创手术还能够提高治疗过程的稳定性,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式,如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更好。当前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不但操作方式简单,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患者术后恢复快,节省医疗费用,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3.1 微创手术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少。切口延迟愈合和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以传统L形切口为例,该切口容易造成跟外侧动脉损伤,可影响局部血供,因此术后更容易出现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此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以及高龄、有长期吸烟史的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率较高。微创手术治疗骨折,可以克服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切口愈合不佳的缺点,且能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需要等待患肢肿胀消退后才能手术,而微创手术对骨折端软组织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患者接受度较高。微创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疼痛程度低于传统切开手术。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骨折,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在门诊即可完成拔针等操作,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术后康复时间短,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3.2 微创手术缺点:微创手术的视野有限,不适用于治疗严重的关节内骨折,无法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经皮撬拨复位治疗骨折,术中需要不断透视来提高复位的准确性,且不能良好恢复严重塌陷的关节面,还存在克氏针脱落的可能。跗骨窦入路不能充分显露距骨外侧壁,增加了手术难度,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而且该术式不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会因塌陷而进行植骨治疗。研究发现,跗骨窦入路与传统外侧入路切开内固定治疗骨折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但是跗骨窦入路的手术时间更长,原因是跗骨窦入路术中需要反复透视确定复位效果。关节镜技术不适用于关节面严重塌陷的骨折患者,术中复位难度大此外,关节镜技术的学习曲线较长,关节镜手术费用相对昂贵,不容易推广应用。球囊扩张复位技术的适应证尚不明确,术中需要考虑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问题,而且球囊扩张的限度不容易把控。佩戴外固定支架会影响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而且日常护理不当会造成钉道感染,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可于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立枫,张洋,王楠.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1):5001-5506.

[2]鲍飞龙,刘涛,亢世杰.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双反牵引微创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0):854.

[3]卫杰,黄武维,林吉良.PKP联合椎间孔镜治疗压缩性骨折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