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张成欣
巨野县陶庙镇中学 单位邮编:274931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初中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具有主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本文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活动设计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活动设计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本论文将围绕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将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为初中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设计和实践主题式综合活动提供参考。
一、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设计
如表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应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文化水平,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入领会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涵盖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社会的影响等关键概念。此外,学生应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常规步骤与技巧,并能灵活运用数字工具进行创作和问题解决。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学生应能够自主遵循信息社会的规范,积极负责地参与社会互动,塑造成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优秀公民。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为了确保课程的系统性、知识性、连贯性和整体性,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活动指导纲要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如图2,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类、跨学科知识应用类、社区服务类三大类别,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设计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强调了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高中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拓展性和宽容度。同时,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确保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能够得到有效的测量和控制。
(二)单元内容设计
在设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元活动内容时,确实需要遵循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相结合,同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1.信息技术基础类
教学案例应侧重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例如《认识计算机程序》可以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而《信息编码》则可以让学生学习数据如何被编码和解读。《人工智能初探》可以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认识。《DIY智能插线板——Python硬件程序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控制硬件设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跨学科综合应用类
教学案例应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例如《探究清明上图》可以结合历史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研究。《你了解声音吗》可以结合物理学和音乐学,让学生探索声音的特性及其数字化处理。《交通灯模型设计》可以结合工程学和城市规划,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设计和模拟交通控制系统。《生物细胞3D模型设计与制作》可以结合生物学和计算机图形学,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创建生物细胞的三维模型。
3.社区服务类
教学案例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体现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例如《手势识别》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开发简单的 gesture recognition 应用程序。《社区邻里旧书转换APP》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帮助社区成员交换旧书的移动应用程序。《社区车辆出入管理》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社区的车辆出入,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和效率。《社区宣传海报设计与制作》可以结合艺术设计,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设计富有创意的宣传海报,以服务社区宣传活动。
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例
(一)单元内容
1.在线资源调研与分析
学生使用互联网查找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包括历史背景、作者简介、作品解读等,并记录在文档中。
2.虚拟博物馆参观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安排学生参观线上博物馆或文化遗产网站,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和《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
3.多媒体展示制作
学生分组利用电脑软件(如PowerPoint、Prezi等)制作多媒体展示,展示他们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研究成果,包括历史背景、画面解读、艺术特点等。
媒体或电子展示板等形式进行展示和分享,向同学和家长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单元活动规划
1.活动内容
学生首先会整体了解清明上河图,了解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后,他们会组队,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并运用信息技术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2.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综合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深入研读《清明上河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找和多媒体展示制作。学生需保持积极学习状态,按时完成任务,并能就所学内容进行简要解释与展示。
4.活动流程
准备阶段(1课时): 教师介绍活动目的和要求,解释《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并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负责人,确定任务分工。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学、美术等方面的内容,并记录重要信息。学生利用计算机或平板设备参观线上博物馆,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和《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学生利用电脑软件制作多媒体展示,包括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元素,展示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研究成果。学生进行综合创作,根据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创作小说、插画、音乐等作品,并在团队内部展示交流。
(三)单元教学总结
在设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时,逆向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活动指导设计是三个关键点,它们有助于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逆向教学设计
这种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就明确评价标准,并将这些标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时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但最终的学习目标应保持一致。通过逆向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和灵活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空间。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由于时间和课时的限制,学生可能只能完成有限的实践活动主题,这可能导致知识零散和碎片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该策略要求教师以活动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依据都是相互关联和协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构建完整、连续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在每个单元内获得深入的学习体验。
3.单元活动指导设计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单元活动指导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而不干扰他们的探究过程。单元活动指导应包括导言、单元目标、单元内容、评价依据、活动资源、活动规划和阶段指导等,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活动指引和学习支持。教师应确保指导内容具体、详细,同时允许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以保持实践活动的本质和价值。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中新课标则提供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论指导,强调信息技术的学科性、方法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更为系统和专业的学习,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信息技术人才。
此文系“山东省教育发展研究微课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FJ4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