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娜日松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引言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并强调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利用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包括图书馆等,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1]。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设施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知识传递和学术研究职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创新图书馆的思政教育功能以实现更高效的思政育人,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由此本文探讨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实现路径意在为提升图书馆思政教育作用提供依据。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思政功能的现实意义
高校图书馆拥有多元化的学术资源储备,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从经典文献延伸到现代电子资源等,能够为思政教育搭建起理论支持、历史文化背景与现代思想相融合的平台。并且图书馆可以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借助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以及理论专著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治动态并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化平台和新媒体设备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广阔的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高校图书馆思政功能实现的路径探索
(一)资源建设:更新与整合典藏资源与数字化资源
首先,图书馆要扩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典藏资源,传统纸质图书、期刊和报纸仍是不可或缺资源形式,但随着信息化进程,加速数字化资源建设尤为重要。图书馆需加大思想政治理论书籍、经典马克思主义文献、红色革命文化资料收藏力度,并且结合当前社会政治形势及时补充最新时事新闻、政策法规和社会热点文章,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确保图书馆资源时效性和适应性。其次,随着电子书、期刊和学术视频等数字资源普及,图书馆要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高效数字资源管理平台,方便师生快捷获取所需思政教育资源,通过与数字化平台对接图书馆能更好整合网络课程、在线视频资料和电子期刊,打造功能全面的数字资源库。
思政教育环境的营造:空间与氛围的优化
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思政教育特点来优化空间布局,在原本已有的功能区基础之上设立专门的思政教育或者展览区域,让图书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这些区域可以设置成多功能学习空间并且配备学习桌椅、展示墙以及互动设备等,便于学生在进行自修或者小组讨论的时候接触思政教育相关资料、主题展览或者学习活动。同时图书馆要营造出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一方面,图书馆的墙壁可以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发展成就等内容的标语,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 LED 显示屏播放重要政治事件、党史学习视频以及相关教育宣传片,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现代化技术与新媒体的结合: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形式
现代化技术持续发展给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创新形式,图书馆多功能厅可定期举办思政主题讲座、座谈会或电影放映等活动,这些活动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呈现,能让学生更生动理解和感受思政教育内涵,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更进一步来说,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为思政教育注入全新活力,借助 VR 技术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革命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重要事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知并提升学习兴趣与参与感,AR 技术的应用能把图书馆思政教育资源与现实空间进行互动,通过智能设备将思政教育内容和图书馆各个角落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参观过程中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养提升与功能落实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只是单纯管理各类资源,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引导者,正因如此图书馆应定期组织思政教育培训活动,让管理人员掌握基本思政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图书馆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在资源推荐和服务引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其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其在推动图书馆和思政教育部门开展合作时其作用不可或缺,图书馆可通过和思政教育教师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馆内思政活动,或者合作开设思政教育讲座和研讨会等内容,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落实情况,同时管理人员要根据学生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资源配置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
三、提升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的创新路径
(一)推动图书馆与思政教育部门的协同合作
要切实地推动图书馆和思政教育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图书馆需要跟思政课程进行紧密结合,要协调好课程内容和图书馆资源的对接工作,以此确保思政教育内容能借图书馆丰富藏书、多媒体资源得到有效补充与延展,这样图书馆能为思政教育提供更系统多元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从更广泛视角去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与此同时图书馆可与思政教育部门共同组织系列讲座、主题读书会和文化活动,以此打破传统图书馆仅作为阅读场所的局限,形成课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平台,通过举办以思政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图书馆能够成为思想碰撞和社会问题讨论的前沿阵地,提升图书馆在思政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更活跃互动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与认同。
(二)实践与效果评估:探索有效路径与持续优化
图书馆要建立起定期评估的有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师生对图书馆思政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使用状况,依据反馈信息图书馆可对资源配置、服务模式及教育活动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师生们的实际需求。效果评估不能仅局限于对资源使用和活动效果进行量化分析,还需要关注思政教育产生的长期影响,通过跟踪学生接触图书馆思政教育资源后的思想变化、价值观培养等方面成效评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长效作用。更进一步图书馆需要注重开展跨学科的合作交流,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参与到评估工作中全面提升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结论
文章对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思政教育里的独特功能与实现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环境营造、现代技术应用和管理人员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措施,强调图书馆和思政教育部门进行协同合作以及建立评估机制的必要性,以此确保高校图书馆在思政教育中能发挥长效作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指出高校图书馆需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文化氛围作用来切实落实思政教育多元化形式。
参考文献
[1]霍艳花. 四螺旋理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思政育人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5,(8):81-89.
[2] 杨华, 杨敏. 高校图书馆构建思政育人第二课堂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25,47(03):72-75.
作者简介:娜日松(1982- ),女,蒙古族,自治区扎拉特旗人,副研究馆员,蒙古国国立大学教育博士在读,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管理。
基金项目:2022 年自治区教育厅“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实现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