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研究
侯家煜 齐昱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210008
引言: 随着制造业发展,离散型制造企业面临质量管控难题。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准确性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数字化管理成为解决之道,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质量控制精准度与生产灵活性。研究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对推动行业升级有重要意义。
1. 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概述
1.1 离散型制造企业特点
离散型制造企业以单个零部件组装为特征,生产过程呈现典型的非连续性特点。此类企业的产品线通常包含众多独立组件,生产工艺涉及切割、焊接、 且不 间的物料清单差异显著。生产模式具有明显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特征, 频繁调整。设备布局多采用功能分区形式,物料流转路径复杂,在制 量控制需贯穿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全链条,任何环节的质量波动 制造的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高度复杂,使得传统人工质检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质量一致性的要求,迫切需要数字化手段实现全过程质量管控。
1.2 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概念
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 的质量要素进行量化采集、动态监控和智能分析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将质量标 、物联网平台实时获取生产现场的质量数据,构建覆盖设计 防为主的理念,借助统计分析工具预测质量趋势,通过数字 题的提前预警和主动干预。数字化管理不仅关注最终产品的合格率, 续改进机制推动质量水平的螺旋式上升。这种管理方式使质量信息透明化、决策科学化、执行标准化成为可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数字化管理应用现状
当前多数离散型制造企业已初步建立数字化管理基础架构,但在应用深度上呈现明显差异。大型企业普遍部署了MES 系统实现生产执行过程的数字化记录,部分关键环节引入自动检测设备替代人工目检。中小型企业则更多停留在单机自动化阶段, 仍依赖 工录入。 多数企 建立了质量追溯系统,能够实现不合格品的来源追踪,但对正向质量数据的挖掘利用不足。 算平台的应用使跨厂区的质量协同成为可能,但实际运作中存在系统间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移动终端开始应用于现场质检,但受限于网络环境和操作习惯,普及程度有限。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制约数字化效能发挥的问题。 首先是系统集成度不足,各类质量管理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导致质量数据无法 差不齐, 层操作人员为应付考核编造虚假数据的现象屡见不鲜,削弱了数据 多数系统的预警功能停留在简单阈值判断层面,缺乏深度学 能力 化转化滞后也是突出问题,许多企业仍将纸质作业指导书作为主要依据。 ,数字化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传感器校准不及时导致的测量偏差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共同导致数字化管理的预期效益难以充分释放。
2.3 问题产生的原因
深层剖析可知,上述问题源于多重因素交织作用。技术层面存在新旧系统兼容难题,遗留设备的通信协议不开放阻碍了设备联网进程。管理层面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各部门对数字化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系统建设各自为战。人员素质方面,既懂制造工艺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基层员工对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存在畏难情绪。组织变革阻力同样不容忽视,传统质量管理方式根深蒂固,部分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标准规范缺失加剧了实施困境,行业尚未形成通用的数据接口标准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结构性矛盾相互制约,形成阻碍数字化深入推进的综合障碍。
3. 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策
3.1 构建数字化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质量控制体系需从 应制定涵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检验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标准,将关键质量特性 建统 一的质量管理平台,整合SPC 统计过程控制、FMEA 失效模式分析等工 进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改造,采用机器视觉代替人工目检,部署在线检 汇聚来自 ERP、MES、PLM 等系统的质量相关信息,通过ETL 构建分层级的质量控制模型,在车间级设置质量看板实时显示过程能力指数,在企业 建立质量驾驶舱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3.2 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治理是数字化管理的根基。需建立全员参与的数据责任制度, 明确原始记录的真实性要求,杜绝人为篡改数据的行为。开发智能数据采 减少人工干预环节。构建质量数据仓库,按照主题域分类存储历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控制图识别特殊原因 因子。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质量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训练神经网 数据审计,评估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持续改进数据采集方案。
3.3 培养数字化管理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保障。应制定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业务骨干进行数字化技能培训。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高校合作开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课程,定向输送既懂工艺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岗位轮换制 了解实际需求,让技术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流程设计。建立激励机制,将数字 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鼓励员工主动学习新技术。组建跨部门数字化项目团队,通过实战锻炼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项目经理。定期举办数字化技能竞赛,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文化。
结束语: 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质量数字化管理是必然趋势。研究明确了其现状、问题及策略。企业应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高效管理体系,提升生产质量与竞争力。未来需持续探索创新,完善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离散型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磊,李涛,武籽臻,等.离散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体系研究与应用实践[J].新型工业化,2023,13(3):42-50.
[2]李新宇,李昭甫,高亮.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路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2):64-74.
[3]张越,刘萱,温雅婷,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与创新生态发展机制研究[J].创新科技,2020,20(7):8.侯家煜 20000911 男 江苏泰州 本科 助理工程师 生产制造领域数字化转型
齐昱 19971111 男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