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为古诗学习引来源头活水
李静
晋城市中原街小学 山西晋城 048000
长期以来,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一直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古诗教学往往被忽视,经常只是读读背背和默写。然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建立在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古诗教学的处境。
1.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单一
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看似秉持着“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四步教学,但更多的是默古诗、背诗意,方式单一死板,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兴趣,想象思维会受限,对古诗感悟理解也相应较差,拉低了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2.古诗教学重知识积累,轻感性体验
教师教学中看重知识点教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关注不够,并没有将学生对诗意、诗情的领悟作为重点,以至于学生往往忽略了诗中的韵味,不能准确把握古诗所传达的情感。
3.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过于机械
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大多先读再抄、最后背诵默写,最多增加一个学习注释和背诵诗意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兴趣,由于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差别,他们就连死记硬背都显得十分困难,因为理解不准确,默写时错别字连篇,对古诗词的认知也有失偏。
二、项目化学习古诗的意义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以这样的理念来组织古诗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通过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理解展示等系列活动的相互融合,有效促进学生古诗的学习与鉴赏能力。
三、项目学习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
本学期,我依托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七单元21 课的《古诗三首》,以“赏边塞诗、悟家国情”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
1.初涉课题,引发交流促思考
课堂教学中播放了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的朗诵视频后,请学生说说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以往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小结并提问,这类描写“边关将士战争、生活”的古诗叫做边塞诗。在我们晨读背诵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也是边塞诗呢?学生略加思考,纷纷举手回答。
我顺势抛出驱动问题:这些诗歌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你将如何展示你的理解呢?
“我擅长绘画,能借助简笔画把古诗的意境展示出来”
“我们以前读过一些文包诗,我们也能学着写写,把自己的理解写进去。”
孩子们积极地献言献策
2.自主课堂,思维碰撞促感悟(1)自主学习悟古诗
小组成员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1-2 首边塞诗,通过自读自悟、查找资料等,根据自学要求完成所选边塞诗的学习。
由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的古诗,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有的孩子在查阅资料中,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搜集资料进行佐证,这样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合作学习赏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加深理解。对比探讨,融会贯通发现边塞诗的特点,共同学习本组成员所选择的几首边塞诗,对边塞诗有更深的感悟。
(3)别出心裁品古诗
我利用活动时间带学生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游戏之余,学生总结出图的特点:突出表现主要景物,整个画面的感觉要与诗歌的情感相吻合,比如不能用欢快的场面表现伤感的情感。在阅读课上,我们又一起阅读了文包诗《黄鹤楼送别》《塞下曲》《每逢佳节倍思亲》,引导学生交流文包诗的特点并加以总结。最后,学生结合自身特长,或绘或文、或诵或演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3.成果展示,激发活力促理解
(1)看图猜诗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展开想象,以一帧帧精美的图画展示古诗内容和意境,在创作过程中,领悟了诗句的意蕴和情感,获得了二次创作的愉悦。
(2)手抄报展示
有的学生利用手抄报图文并茂的特点,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在此过程中,他们势必要筛选、整合信息,思考图文的意境要吻合,锻炼了各种能力。
(3)文包诗习作展示
一些学生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还原了古诗生活场景,在二次创作中,将诗词经典演化为一场酣战、一刻思索、一次邂逅、一处风景。
(4)声情并茂诵古诗
学生在反复吟诵中跨越时空,逐渐贴近了诗人的心灵,在配乐、配画诵读中引发共鸣、浸润情感,在读中感悟、欣赏情感,在读中释放、传达情感,前接诗人,后达听众,营造共思互通的境界。
(5)活灵活现演古诗
些学生通过演故事的方式将古诗演绎出来,在现代生活中再现故事情境。《逢入京使》中“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没有明确交代对话内容,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有个小组表演时根据诗意增加了一段对话,言辞恳切。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又何尝不是他们自我体验与古诗内化后的外在表达呢?不正体现了项目学习在“玩中学”“做中学”的特点吗?
4.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反思有评价,既获得了认可又明确了不足。
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边塞诗的特点及情感,感悟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家国情怀。在汇报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在聆听中学会了借鉴,在评价中学会欣赏与反思。
夏雪梅在《2019 基础教育风向标:项目化学习》一文中说:“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指向学习的本质。”项目学习理念下的古诗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情境创设、整合运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思”、在展示中内化了知识,形成探索意识,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发展到“学会学习”,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通过更多方式学习古诗、表现古诗的欲望。项目化学习,犹如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了学习古诗的一扇门;犹如不竭源泉,为古诗学习注入汩汩活水。
参考文献
夏雪梅 《2019 基础教育风向标:项目化学习》中国教育报 2019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