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区生产节约运动微探
崔连文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部队日常开销和作战费用均由民主政府承担,约占政府财政支出的80% ,而公粮始终是政府比较稳定的财政来源,加大了东北人民的负担。为了大力支援前线,减轻人民的负担,东北解放区党政机关和干部投身于解放区生产节约运动中。
1947 年王首道在财经工作会议上制定了 1947 年东北解放区财政总方针,即“抓紧贸易,发展生产,后方节约,支援前线”。[1]后方的党政机关要从事生产和节约,减少财政负担,尽量将全部的财力运用到前方的战士身上,因为“们现在是处在极残酷的自卫战争中,要使后方与前方的生活待遇有明显的区别”。[2]东北局和财经办事处以身作则,节约生产支援前线,自1947 年2 月起东北局和财经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取消中灶,原吃中灶的人员降为大灶,小灶降至中灶标准。除此之外,东北局和财经办事处还展开其他费用的节省运动,组织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的自给生产,使得前线供给,得到充分保证。[3]与此同时,东北日报以东北局和财经办事处开展节约运动为契机,号召东北解放区各机关单位“开展节约生产,把报纸当做最有力的工具,将好坏典型,用表扬和批评的办法,随时介绍出来,向大家进行实际的教育。”[4]
东北局和财经办事处开展的节约运动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东北政委会机关也响应节约生产运动并获得获得巨大成绩。人员精简方面,截止到 1947 年 3 月底,比起2 月份精简人员 48% 。将过去几个人的工作,都并给了一个人。其中民政委员会抽出干部,分配到各省,市,专署,县地方政府去,加强下层工作,教育委员会则抽出人员办学校,最高法院东北分院的司法行政处也暂行结束,把干部分配到下层去掌握司法机关,农业处及办公厅则抽出多人组织工作队下乡。仅3 月份抽调干部,即约占全体干部的三分之一。勤杂人员的精简,以高副主席领头,将两个警卫员自己取消一个,其他机关干部,也都自动取消私人专用的警卫员和通讯员,集中编为通讯警卫班,平均分担勤务。其余每八人分配一名。伙夫也减至二十五人到三十人配备一名。汽车马车大部分转为生产。总计勤杂人员较前减去一半。
经费开支方面,3 月份的经费开支比 1 月份节约了四分之三。以取暖燃料费为例,1 月份东北政委会3 处楼房每天烧煤 5 到 6 吨,2 月份通过设兼并房间,关闭一部分暖气,每天用煤减半,到3 月份,每天只用 1 吨多煤了,两个月总计节省三到四百万元。办公文具纸张,尽量节用存品及废品,现已经做到文具纸张全部自给。伙食方面,除干部自动较低伙食标准及许多同志改吃大灶外,主要从节省粮食入手,按人下米,不剩饭,每天每人只一斤米即够,节省半斤米用以调剂伙食。其他如抽调通讯员理发,利用锅炉回水洗澡等。
生产方面,东北政委会定下了平均每个人要达到自给四万元的目标,其计划如下:农业生产:与老百姓合伙种稻田五十垧,估计可得稻子120-150 石。由机关抽人自种麦地五垧,估计可得小麦12-15 石。自种菜地五垧,(春菜一垧,秋菜四垧),估计可供给本机关全年菜蔬而有余。工业生产:与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合伙开一精米所,三股分红每月可分得红利二十万元。并可利用养猪,喂鸡鸭兔做副业生产。与老百姓合伙开一汽水厂,预计可做六个月生意,每月可分得红利三十万元。运输业:载重汽车三部跑长途运输,估计每月可得利十万元。胶轮大车两辆在市郊附近运输,收入可以补贴车马本身的消耗开支。此外,机关合作社,吸收私人游资,批量购买油盐等用品解决机关需要,开豆腐房养肥猪吃肉以改善生活,喂母猪以卖猪娃,另有裁缝机一部放在合作社,由家属进行生产,以帮助解决私人问题,以上四项生产,加无意外变故,收入之数足以完成自给任务而有余。[5]
此外,东北局秘书处直属各生产单位,经过一年的生产共获利 2 亿元以上。其中大部分转入再生产外,解决机关经费共六千六百万元。使得东北局秘书处直接供给的各部委经常费,得以自8 月份起全部自给,从10 月起,经常费全部自给。农业生产方面,东北局秘书处总计全年生产收入豆、麦等杂粮共五百八十三石,稻子两千一百二十石。折合细粮至少五十万仅。如以每个战士全年平均需要四十万元计算,则上述节约所得的经费,可使大公家多解决一个连全年至供给问题。而生产所得的粮食,也可够一个团全年食用,因而间接支援了前线。[6]
在东北局各机关的带领下,东北解放区各地方政府也投身于生产节约运动中,精简机关人员,降低生活标准,自行生产节约公粮,不额外给财政增加负担,将全部的财力和物力支援前线。黑嫩省各地积极展开机关部队的生产节约运动。黑嫩省府从 1947 年3 月19 日起,在省长于毅夫亲自率领下,分两班出动拾粪,仅一天,秘书处,教育厅及蒙政厅用大胶皮车拉回十二车粪。公安厅早在 2 月 27日,即全体出动参加收肥大扫除,为春耕做准备。[7]经过半年的努力,黑嫩省府5 月份起办公杂支、菜金等费已全部自给,计每月自给菜蔬 41300 余斤,办公杂支等费437 万余元。[8]
吉林省为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提出要继续扩大部队的规模,维持前方战士的生产水平,号召全党全军一齐动手发展经济,减少人民群众的负担,并克服一切困难支援前线。对于生产方面,吉林省实行分区自给,各区成立财经分会由地委统一领导,调剂和检查机关生产,各县成立生产委员会,将辖区内所有能生产的人纳入其中,由县委统一领导生产。节约方面,后方机关学校一律不准许提高生活待遇的要求,人员上实行精简并降低生活水平,每人吃粮要比前方部队少,取消中灶,将小灶为中灶。[9]
松江省政府要求后方机关、部队、团体改变生活方式,必须在财力、物力上,厉求节约,厉求朴素,用以支援前线,支援战争,以减少国家对后方财政之负担,让一切资源都投入到前方作战中去。节约方面,松江省决定将节约运动和整党运动相结合,号召每个党员干部养成朴素的生活方式,反对铺张浪费,每人一年内不领或少领若干东西,同时清理自己的财务,将多余的东西尤其是金银和贵重物品拿出来交财委会支援前线。为鼓励节约,松江省委视个人节约项目数量之多寡,可酌予表扬,或按其节约数量折价,作为个人生产任务的一部分。节约运动的组织方面,省直(省府、省委)由省府秘书处负责;县(包括县委、县府、县大队、公安、学校、贸易、税收、工作队及区以下各单位),由县委县府负责,将全部节约计划,汇集于县府财政科。生产方面,松江省委号召大家动手把生产搞好,保证机关干部的最低必要用费与生活水准,分担国家的财政负担,在 1948 年搞好农业大生产,保证各该机关的办公,杂支,菜金,津贴,医药,日用品等六项经常费开支,及自给一个半月的食粮任务。[10]
东北解放区部队的开支主要由政府负责,而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是公粮,东北人民长期经受日伪的剥削和战争的摧残,负担极重。为了全力支援前线,减轻人民负担,东北局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得东北解放区各党政机关纷纷加入节约生产的浪潮中。节约方面,党政机关实行人员精简,将精简的人员全部投入到生产中。生活上,党政机关推行朴素的生活方式,要求降低个人的生活待遇,号召每个后方人员少吃粮,少领衣服,减少财政负担,将政府全部的财力和物力都投往前线。生产方面,各机关成立生产委员会,所有党政机关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全部投入到生产中,做到经费和粮食的自给。
参考文献:
[1] 辽宁财政志编辑室.解放战争时期辽宁财政史资料选编(一九四五年十月至一九四九年年九月) [M].沈阳:辽宁财政志编辑室,1994:22.
[2] 辽宁财政志编辑室.解放战争时期辽宁财政史资料选编(一九四五年十月至一九四九年年九月) [M].沈阳:辽宁财政志编辑室,1994:25.
[3] 东北局及财经办事处 节约生产支援前线[N].东北日报,1947-2-7.
[4] 节约生产 支援前线[N].东北日报,1947-2-7.
[5] 东北政委会机关 节约生产成绩显著[N].东北日报,1947-4-11.
[6] 东北局秘书处各生产单位 总结全年机关生产[N].东北日报,1947-12-19.
[7] 黑嫩省各机关部队 蓬勃开展生产节约立功[N].东北日报,1947-4-9.
[8] 东西满军政机关厉行节约 大部做到经费自给[N].辽东日报,1947-8-20
[9]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东满根据地[M].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1994:230-232.
[10] 松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节约运动的决定[Z],哈尔滨:黑龙江省档案馆,J210-001-00138-000
4.
[
作者简介]崔连文(1997-),男,汉族,吉林通化人,博士研究生,单位:,研究方向:东北解放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