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研究
林桂莲
郁南县都城镇中心小学广东省云浮市 527199
前言:
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核心场域,而教学评价作为连接教与学的桥梁,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以提升教师评价能力为切入点,结合非正式评价、智慧教学工具等创新手段,试图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一、基于“课堂微观察”的即时性评价策略
传统课堂评价多是依靠课后作业或者阶段性的测试,这种“滞后性”评价无法察觉到学生思维的动态变化,致使教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1]。依据“课堂微观察”的即时性评价策略,要求教师把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观察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迅速判定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予以相应反馈。此策略的重点就是“观察-判断-反馈”的快速循环,教师须要在 30 秒之内完成对学生活动的分析,而且还要在1 分钟以内用具体的问题去引领学生自我修正。
拿“分数乘法”计算教学来说,当老师讲到“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可以关注学生的列式过程,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反复修改算式,或者用手指头帮忙算,那么就可能意味着他对分数单位的转换存在困难。这时老师可以暂停讲解,用平和的语调问一句:“你刚刚修改了两次算式,能告诉我哪里让你觉得不确定吗?”以此来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要是学生回答说“我不知道该用哪个数做分子”,老师就可以再深入一点地问:“要是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3/4 的1/2,你会怎么画呢?”这样借助具象操作(比如画个长方形然后分割),把抽象的计算变成直观的理解。
实践里,教师要创建“观察记录本”,用符号表明学生常见的困惑,像 *Δ ”表示概念搞混,“□”表示计算出错,“○”表示方法选错,拿“小数乘整数”来讲,如果学生把 0.8×3 算成 2.4(正确),但是列式的时候没写单位,教师就可以记录“○-单位没写”,要是学生把 0.8×3 算成0.24(错误),教师就可以记录“△-小数点位置搞错”,长时间积累下来,教师就能形成自己的评价数据库,给以后的教学调整给予依照,而且,教师还要发展“观察敏感性”,凭借学生翻书的速度,跟同桌的交流内容这些细节,推测他们的预习状况或者知识漏洞。
二、以“错误资源化”为核心的增值性评价策略
大多数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学的阻碍,急于去纠正而不是深入探究,而“错误资源化”策略却提倡把错误变成学习的机会,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从错误里构建知识,做到“从失败走向成长”的增值。这一策略的重点在于“错误分析-错误原因-策略生成”这三步法,教师要首先承认错误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回溯错误产生的缘由,最后同学生一道生成改善策略。
以“三角形面积计算”练习为例,学生容易把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搞混,比如在计算直角三角形面积时,把斜边当作底来算。这时教师可以设计“错误辩论会”,先出示典型的错误算式“ *5×13÷2=32 .5”(假设直角边为5 和 12,斜边为 13),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答案合理吗?为什么?”,学生经过辩论慢慢找到错误原因——没有分清直角边和斜边,最后总结出“找底高时,要对应垂直关系”。
再如,在“解方程”教学中,学生常出现“移项未变号”的错误。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错误算式“3x+5=11⟶3x=11+5, ”改写为“错误故事”:假设x 是“小司机”,等号左边是“出发地”,右边是“目的地”, α+5′′ 是“顺路载的乘客”。当“小司机”从左边“开车”到右边时,若未“变号”(即未让乘客下车),就会导致“目的地人数错误”。通过这种拟人化解释,学生能直观理解移项变号的必要性。教师可进一步追问:“如果方程是3x-5=11,‘小司机’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将错误资源转化为思维工具,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三、构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双轨制评价策略
单一教师评价会让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双轨制可以激发主体意识[2]。比如“统计图表制作”,教师设计“三步评价法”。第一步,学生按“数据准确性”“图表美观性”“结论合理性”三个维度自评,用★标出优势,如“我的数据收集很完整”,用?标出困惑,如“怎样选更合适的图表类型”;第二步,同桌互评时先说优点,“你用不同颜色区分类别,很清楚”,再说建议,“要是标题加单位就更规范了”;第三步,教师总结共性问题,安排“评价反馈课”集中解答。
这种评价方式背后的价值,还在于它不只是纠错知识,更是养成学生终身受益的反思习惯和合作精神,教师也能从中受益,通过分析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就能更好地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做到“教-学-评”一致。
总结: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传统评价模式的局限,提出以多元化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方法及多主体参与机制为核心的能力提升框架,融合非正式评价的即时反馈、智慧教学工具的数据分析功能,能有效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精准把握,促进教学策略的动态优化。
参考文献:
[1]陈莉群.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字化教学评价的方法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5(03):85-87.
[2]温碧琴.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路径[J].文理导航(中旬),2025(0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