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核四翼”框架下初中美术非遗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教学策略

作者

罗婷文

晋江市实验中学

一、“一核四翼”框架的内涵界定

“一核四翼”框架中,“一核”指以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目标,强调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理解非遗的文化内涵,培养本土文化认同感与设计思维;“四翼”则涵盖核心载体、跨学科融合、实践路径、素养评价四个支撑维度,共同构成非遗项目式学习的完整教学体系。这一框架既聚焦非遗文化的本质属性,又兼顾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初中美术非遗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二、“一核四翼”框架下的教学策略实践

(一)聚焦核心载体,构建文化认知基础

核心载体的选取是非遗项目式学习的前提。泉州非遗花灯作为《纹样扮靓生活》一课的核心载体,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泉州花灯发展历史视频,展示唐宋至现代纹样演变轨迹,帮助学生建立对非遗文化的历史认知;结合德化陶瓷、惠安女服饰等本地非遗资源,引导学生发现花卉纹样在不同非遗形式中的共性与差异,理解纹样承载的文化象征意义。

以花灯中的花卉纹样为切入点,教师重点解析莲花、牡丹、菊花等纹样的寓意:莲花象征纯洁超脱,搭配《爱莲说》诗句深化文化内涵;牡丹代表富贵吉祥,结合刘禹锡诗作理解其“百花之王”的地位。通过具象化的载体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传统纹样的特点,更建立了文化符号与生活应用的关联,为项目式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推进跨学科融合,拓展学习维度

非遗项目式学习需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联动建构。本课通过语文、历史、化学等学科与美术的融合,构建了多维度的学习网络。语文层面,将花卉纹样与古典诗词结合,如用“采菊东篱下”诠释菊花的隐逸寓意,让学生在文学语境中理解纹样的精神内核;历史层面,梳理泉州纹样的演变脉络,使学生认识到非遗文化的时代传承性;化学层面,通过“古代花灯用蜡烛与现代用灯泡”的对比,分析材质与安全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思考非遗创新的必要性。

跨学科融合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设计花灯时,需同时考虑纹样的文化寓意(历史)、诗句的意境表达(语文)、材质的安全性(化学)以及造型的美观性(美术),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设计阶梯式实践路径,强化动手与创新能力

实践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需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课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第一课《花卉的秘密》中设计的单独纹样与连续纹样),设计了阶梯式实践任务:首先,通过赏析花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纹样与造型的结合方式,积累设计经验;其次,明确花灯制作步骤,从确定造型、绘制纹样到刻剪装饰、组装完成,使学生掌握基本工艺;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连续纹样进行创意设计,将传统纹样转化为现代灯饰元素。

针对学生“难以将花卉纹样融入灯饰设计”的难点,教师通过示范卷、折、刻、剪等技法,提供多样化的造型案例(球状、筒状、台状等),并引导学生思考纹样与造型的适配性。例如,莲花纹样适合圆形灯罩,牡丹纹样可与立体花瓣造型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形式服务于内容”的设计原则,提升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素养全面发展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提升项目式学习效果的关键。本课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围绕核心素养设定评价指标:在审美感知维度,关注学生对纹样寓意的理解与表达;在艺术表现维度,评估造型设计与工艺技法的运用;在文化理解维度,考察学生对泉州非遗文化的认同程度;在创意实践维度,鼓励个性化的设计思路。

通过评价表引导学生反思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例如,“纹样是否体现文化寓意”“造型与纹样是否协调”等问题,促使学生从文化、艺术、实用等多角度审视自己的设计。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如学生在制作中对刻剪技法的改进、对材质的创新使用等,均纳入评价范围,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实践反思与展望

从《纹样扮靓生活》的教学实践来看,“一核四翼”框架有效提升了非遗项目式学习的实效性。学生在参与泉州花灯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传统纹样的特点与工艺技法,更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但教学中仍存在不足,如部分学生对纹样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等。

未来教学中,可进一步优化策略:一是加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传统工艺;二是拓展实践材料的多样性,如引入扭扭棒、软陶等,鼓励学生探索更多非遗创新形式;三是完善跨学科课程设计,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通过持续改进,使“一核四翼”框架更好地服务于初中美术非遗项目式学习,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结语

“一核四翼”框架为初中美术非遗项目式学习提供了系统化的教学思路,通过核心载体的文化引领、跨学科的知识融合、阶梯式的实践锻炼与多元评价的素养导向,有效实现了非遗传承与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这一框架下,学生不仅成为非遗文化的学习者,更成为传承者与创新者,为非遗文化注入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金秋伶.核心素养下非遗剪纸在初中美术的传承与创新[J].家长,2025(15):143-146.

[2]肖亮.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21):16-

本文系2024 年泉州市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指向“一核四翼”的初中美术非遗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QJYKT2024-1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