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
于颖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天骄小学 021008
前言:
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下,劳动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劳动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优秀品格、促进身心健康和提升审美能力的使命。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小学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情境化任务驱动
小学劳动教育如果脱离了真实场景,就很容易陷入“为劳动而劳动”的形式主义困境[1]。把“校园农场”作为载体,设计情境化任务链,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加深劳动体验,把抽象的劳动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劳动责任。在三年级“蔬菜种植”单元里,教师把班级责任田划分成“育苗区”“养护区”“收获区”,每个区域都有具体任务,育苗组要根据天气预报决定遮阳网的开合时间,养护组要记录植物生长数据,分析缺水的原因,收获组要规划采摘顺序,设计包装方案。
教师在实践当中发觉,只是布置任务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执行,起初养护组的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定时浇水,却不去注意植物的状态,于是教师便采用“农场小管家”角色扮演的机制,学生轮流担当区域负责人,需要在每周的班会上汇报工作情况,还要承受其他小组的质疑,一次养护组汇报的时候,有学生说“番茄叶子发黄大概是因为土壤酸碱度失调”,教师就顺势引导他查阅资料,规划实验,最后通过添加草木灰改良了土壤,这个过程里,学生从“执行者”变成“问题解决者”。
二、跨学科项目整合
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技能层面,它应当成为联系各科知识的纽带。“传统工艺制作”里,“非遗文化传承人”项目由教师设计,劳动教育与美术、语文、历史等学科相融合,五年级“扎染艺术”单元,教师先讲历史故事,讲解扎染的由来及文化含义,再指导学生用语文课学过的修辞手法写工艺解说词,接着在美术课教图案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数学对称知识作纹样,最后在劳动课上捆扎染色,举办“小小非遗展”,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初设计的图案过于简单,缺少传统工艺的味道,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展示了博物馆藏品图片,让学生观察传统纹样的层次感、节奏感,再运用数学课“图形变换”单元知识,帮助学生改进设计。如学生小林最初设计的是一个方形纹样,在教师的启发下,他结合轴对称和旋转对称原理,设计出“四叶花”纹样,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审美。
项目推进时,教师要留意各学科的衔接之处,比如“扎染历史”环节,教师可同语文教师协作,让学生查阅地方志,访谈非遗传承人。教师可同美术教师配合,设计色卡,引领学生领悟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靛蓝代表沉稳,茜红代表热情等。另外,评价手段也要多种化,采取“过程性评价+成果表现”形式,过程性评价记载学生在各个学科里的投入程度,像历史课找资料,数学课画图案之类,成果表现则通过展览,义卖等途径来体现,学生小张的扎染作品在义卖的时候被高价买走,他感叹到:“原来劳动不但能制造美,还能流传文化”。
三、生活化问题解决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理念,家庭则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场所[2]。教师可以开展“家庭劳动微项目”,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提出解决方案,够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家庭意识。如四年级“厨房小帮手”单元,教师布置“优化早餐制作流程”任务,让学生记录一周家庭早餐种类,分析营养搭配和制作时间,提出改进方案并实施。
学生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父母为了节约时间常常购买速冻品,导致早餐营养匮乏,学生小组经过讨论之后,设计出“五分钟营养早餐套餐”,利用周末的时间准备一些杂粮的粥底,在早上加热一下再加上水果、坚果,制作了步骤的图解贴在冰箱上让父母可以自己操作。在家长们的反馈中,不仅仅是学习到了做饭,还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不容易,主动分担家庭责任,从原来的被别人照顾变成现在可以做家里的小大人,这才是德育渗透的本质。
教师要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教他们怎样去设计调查问卷,怎样去做数据分析,防止学生因为方法不对而使自己的研究流于表面。像“早餐记录”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模板,然后让学生按照类别来分类统计,比如谷物类,蛋白质类,蔬果类,之后再用柱状图来做对比,看看哪些营养比较均衡。而且要鼓励家长参与进来,通过“家庭劳动日记”,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学生小王的母亲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现在孩子还会主动问我“妈妈,你今天工作累不累啊?”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来给我做早餐,这样的改变真是既惊喜又感动。
总结:
“五育并举”理念为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活动、改进教学方式和完善评价机制等创新举措,小学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
参考文献:
[1]宋惠萍.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5(20):12-14.
[2]方利利.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探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5(0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