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作业的创新实践研究
吴晓梦
金华市秋实学校(吕献塘校区) 321000
前言:
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任,思辨性作业是课堂学习与自主探究之间的纽带,教师不能局限于浅层的信息提取,而是要让学生进入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层面,营造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给予结构化的思维支撑,形成促进反思的评价机制。
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辨动机
思辨性思维被激活,源于个体认知结构同外部真实情境之间所产生出的冲突和张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表明,知识是人们在解决真实问题时主动建构起来的,所以,作业设计要抛弃那种脱离语境的知识复现,而要形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驱动性任务”[1]。教师须要担当起“情境设计师”的角色,精心谋划那些没有标准答案,允许多种视角掺杂其中的“两难问题”或者“劣构问题”,让学生在身份代入和任务推动的双重作用之下,自动去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开展深入的信息加工和意义协商,从而完成思维从低阶记忆到高阶分析的飞跃。
以《落花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抛开“概括中心思想”这种老生常谈的设问,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化的任务:“晚餐时,父亲说落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妹妹却说苹果、石榴好看又好吃,她认为应该赞美它们,如果也在场,你会怎么说?请写一份发言稿,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争取让家人信服。”学生会被置入一个真实的家庭争议情景里,承担起一个特定的身份,并且有着明确的交际目的,为了完成发言稿,学生不能只是对课文内容加以认可,而是要剖析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所蕴含的不同人生观与价值观,权衡“实用”与“外表”、“张扬”与“谦逊”的多重价值。
二、搭建多维思考支架,训练学生思辨路径
思辨能力的培养不能依靠学生的自发领悟,需要教师给予清晰可操作的结构化帮助,也就是“思考支架”,思考支架就是这个“帮助”的系统化呈现。它的作用是把潜藏的思维过程显现出来,把繁杂的认知任务拆分成一连串可以掌控的步骤,引领学生沿着特定的方向去探究,慢慢学会比较分析,归纳演绎,批判评价这些思维方法[2]。
教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份含有多个支架的探究作业,作业的核心是“制作一份宇宙速度层级图鉴”,并且给学生发放一份引导性的学习单,学习单里有一个阶梯式的表格,第一列列出课文里的事物(人、猎豹、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第二列要填写具体的速度数值,第三列则是关键性的思维支架——“排序与归类提示”,促使学生按照速度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并且思考“哪些是生物速度? 哪些属于机械速度?哪些属于自然天体现象?”再加上一个开放性问题:“试着在图里添上一个课文里没有提到,但你觉得合情合理的更快的事物,并说说你的理由。”这份作业以表格和提示语构建起分析、比较、分类、归纳的思维架构,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速度信息,而是主动经历着从信息到概念再到创造的完整过程,思维路径被明确又扎实地练习。
三、设计多元评价量表,提升学生思辨品质
多元评价量表属于标准参照的评价手段,可以将思辨品质这种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且可观察,可衡量的等级指标,达成评价过程和教学目的的融合。量表的设计应当包含思维技能的诸多方面,诸如信息整合能力,论证质量,创新性等,而且要针对每个方面设定不同层次的表现描述,教师利用量表展开评价,学生也可以凭借量表开展自评或者互评。
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有一项思辨作业“写一封信给未来,谈谈圆明园遗址存在的意义”,为了提高思辨作业的思辨质量,教师还搭配使用了多元评价量表。量表设置了“情感与理性的平衡”“历史视角的深度”“现实联系的广度”“语言表达的力度”这四个主要维度,每个维度又分别有“初步”“发展”“成熟”三个具体描述,比如在“历史视角的深度”维度,“成熟”等级的描述就是“能跳出仇恨叙事,从文化遗产的恒久价值、民族复兴的历史教训以及人类文明共鉴的多重角度来展开论述”。学生动笔前就对高质量思辨的标准了然于胸,完成初稿之后,他们依照量表展开自评,思考诸如“我的论述是不是只停留在愤怒的情感发泄上?”“我有没有建立起和当下文化保护行动的联系?”之类的问题,教师随后的评价同样按照量表指标给出意见,像“在现实联系上,要加入对当下国际文化财产保护法的看法,让论证更全面”这样的建议。
总结:
小学语文思辨性作业的创新实践,是一项系统的教学设计工程,以真实的情境作为开始,点燃学生的思考热情;以多维支架作为支持,搭建起思维训练的通道;以多元量表予以保证,引导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三者彼此交织起来,形成了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回路,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引导者的双重身份,不断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善,语文学习能够真正成为启发智慧、打造思维的过程,从而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诸多复杂情况赋予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马春霞.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业设计探究[J].文科爱好者,2025,(04):140-142.
[2]黄力.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界,2025,(0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