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作者

郭姗姗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南陶墟学校

引言:小学阶段是塑造文化认知与价值观念的黄金时期,古诗词里的人文底蕴、道德智慧和审美情趣,是培育民族文化基因的核心养料。而通过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能让传统文化以生动直观的形式扎根童年记忆,帮助孩子筑牢文化自信,这不仅是落实“ 立德树人” 教育目标的关键举措,更是对抗文化趋同、传承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情境化教学场景,让诗意在具象化时空中复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突破“ 逐句解读+归纳中心思想” 的传统教学模式,借助多元化的媒介构建多维度的情境,将古诗词中的历史场景、生活画面和情感脉络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领悟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以《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为例,此诗勾勒出南宋江南农忙时节的田园景致,承载着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深厚内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借助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耕织图》明代摹本,运用数字化手段将“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的视觉意象转化为动态影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里农民耕田、搓麻的劳作姿态,感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的生活意趣;接着,引入苏州评弹《吴侬软语说节气》选段,并播放布谷鸟鸣、春蚕蠕动、溪水潺潺等自然声响,营造出“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的静谧氛围;待情境铺垫妥当,组织学生开展“ 田园小画家” 活动,让学生仿照《耕织图》的工笔风格,绘制心中的夏日田园,并以方言描述画面中的农事活动。这种情境化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字面含义,更使其深切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田园生活的诗意。

二、创设沉浸式诵读空间,在声韵流转中体悟文化内涵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 声教” 传统的重要载体,其平仄对仗、押韵节奏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诵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唱、叹等多种方式,感受古诗词的声韵之美,在声音的抑扬顿挫中体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实现对诗词情感和意境的深度理解。

在《清平乐・村居》教学中,教师以“ 走进辛弃疾的词境世界” 为核心,构建三层沉浸式诵读场景:首先是“ 方言溯源” ,教师邀请熟悉江西铅山方言(辛弃疾晚年隐居地)的家长录制吟诵音频,让学生对比普通话与方言发音,体会方言蕴含的地域文化魅力;随后进入“ 乐韵协奏” 环节,教师以古琴曲《阳关三叠》旋律为蓝本,指导学生为词作谱曲,并用琵琶、古筝等古典乐器伴奏诵读,在“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的韵律中,感受词中江南乡村的温馨氛围;最后是“ 情境演绎” ,学生穿上宋代服饰,在布置成“ 茅檐草屋” 的教室场景中,分角色表演翁媪对话、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剥莲的情景。这种沉浸式诵读教学,既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韵律,又让他们在演绎中深入了解宋代乡村的社会风貌与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声音形式在学生心中生根。

三、搭建思辨性探究平台:在古今对话中激活文化因子

古诗词教学应打破“ 标准答案” 的禁锢,搭建思辨性探究平台,鼓励学生从文化比较、意象阐释、主题拓展等角度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中,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普世价值和现代意义,实现传统文化因子与当代精神的对接。

在《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里,教师创设“ 穿越千年:儿童视角下的古今对话” 探究环节。开课之际,教师引导学生比对古诗中儿童生活场景与现代孩童日常:“ 诗中‘ 儿童急走追黄蝶’ 的场景,有没有勾起你的童年回忆?古今儿童游戏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们在交流中察觉,尽管时代变迁,儿童亲近自然、玩耍嬉闹的天性从未改变,不过古代儿童游戏多围绕自然,像追蝶、斗蛐蛐,现代儿童则更常沉溺电子游戏。接着,教师组织“ 古诗新解” 辩论,有的学生觉得“ 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体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也有人提出,如果菜花田被农药污染,黄蝶就没了藏身之处,进而引发对环境保护的探讨;还有学生从“ 徐公店” 的民宿作用,联想到现代乡村旅游,思索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的价值。探究时,教师引入《东京梦华录》里宋代市井生活的描述,助力学生领会“ 篱落” “ 菜花”“ 儿童” 等意象承载的宋代乡村文化。这种思辨式探究,促使学生突破诗句字面理解,从文化传承层面,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文化创新能力。

结束语

传统文化传承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民族的精神记忆与审美追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而应以文化传承为重点,运用构建情境化教学场景、打造沉浸式诵读环境等方法,使古诗词教学成为沟通古今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罗道艳.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C]//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2024 数字化教育生态构建与未来学校发展交流会论文集.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保安中心小学;,2024:188-192.

[2]黄敏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J].智 力,2024,(17):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