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
卢芬芳
福鼎市第二中学
引言:在现代科学教育框架中,高中化学教学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传统教学模式倾向于单纯的知识传授,未能充分重视学生化学核心能力的培育。鉴于此,教师需摒弃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向以发展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育实践,通过深化理解和实践应用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模式,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事情[1]。
对于复杂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教师演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在讲解钠、钾与水的化学反应时,涉及剧烈反应和潜在飞溅风险,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适合由教师规范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并总结规律。这类演示能够确保安全,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原理。而对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实验,则应尽量安排学生分组动手实践。例如铜与银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可亲眼观察到铜丝颜色由红变银再复原的奇妙变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电子转移过程。这种亲身体验能极大激发兴趣,让化学知识变得真实可感。对于抽象难理解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方法直观表现,让学生在做中学,然后学中做,将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利用酸碱滴定实验,让学生体验中和反应的过程,让他们了解到滴定技术的应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动手操作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从而增强他们的兴趣,加深理解,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日常现象出发,深入探究背后的化学原理,进而提升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比如,在教学《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时,教师可设计一节《探索分子世界的秘密》的实践活动作为新课导入,教师开始上课时可呈现几样同学们生活中都见过的有机物制品(如塑料杯、香水、药物等),然后教师提问:“这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为什么都能由极其简单的元素组成呢?这些物质怎么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呢?”这一问题立刻吸引了同学的注意,也引发了学生对分子结构的兴趣。接着,教师介绍什么是球棍模型,利用颜色、大小各异的球来表示原子,用棍棒将这些球体连接起来来表示共价键,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的作用,教师将一些典型的有机物结构模型进行呈现,如CH4、C2H5OH 和C6H12O6 等,教师也将它们的分子式和空间排列情况讲解一遍。然后,教师亲自利用球棍模型搭建出一个简单的有机分子,并让学生来操作一番,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分子里面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还可以看到分子立体结构对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研究中的态度与习惯,培养他们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反馈进步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评价不仅用于衡量学习成果,更应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学习能力。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全面覆盖知识理解、技能运用与科学态度,并能够为教学调整提供持续、可靠的依据,从而支持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
以《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教学为例,教师可构建贯穿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全过程评价机制。课前通过预习任务,如复习酸碱性质、绘制初步滴定曲线等,诊断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中在演示和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绘制曲线,并引入误差分析,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通过实时观察、提问互动、实验报告审阅等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为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与反思能力,可引入电子学习日志制度,要求学生记录操作步骤、数据处理、问题与解决过程,从而系统培养其元认知与问题分析意识。课程尾声设置“中和滴定比拼赛”,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到结果分析的完整探究任务,并撰写结构化的实验报告。另外,教师需设置多元评价主体,在教师评价之外,嵌入自评与互评环节。学生依据量规对自身报告进行反思打分,并对同伴实验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不仅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也增强了其客观评价与沟通协作的能力。通过系统构建科学评价机制,以评价促教学、以反馈促成长,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对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它不再局限于验证定理与训练操作,而是将实验课堂转化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孵化器。这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协作中实现知识、能力与品格的协同发展,真正为未来社会培育具备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谢毅.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5,(12):123-125.
[2]汪雪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5,(12):114-116.
[3]姜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4,(3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