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工作创新策略
马丽亚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人民政府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 云南大理州 6725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镇农业经济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探索乡镇农业经济工作的创新策略,对于推动乡镇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 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地区的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乡镇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相对薄弱。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部分乡镇地区的农业产业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导致农产品供需失衡,价格波动较大。
2.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当前我国乡镇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一方面,乡镇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民的科技素质普遍不高,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研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2.4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乡镇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参与度和受益程度较低。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工作创新策略
3.1 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农业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等。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经济的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供应链金融等,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2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科技创新是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乡镇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举办农业科技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才到乡镇创业就业,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如农业机械化技术、智能化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3 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产业融合是实现乡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乡镇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户互利共赢。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乡镇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农业资源等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加强农村电商发展,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上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乡镇政府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他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3.5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品牌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乡镇政府应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农业博览会、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宣传推介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
结论:乡村振兴战略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乡镇农业经济工作策略,对于推动乡镇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等一系列创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乡镇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乡镇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林林.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5,(16):65-68.
[2]武佳吉.绿色金融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对策探究[J].棉花科学,2024,46(06):136-138.
[3]笪耀文,谭捷.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与对策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2):40-
作者简介:马丽亚(1981.11),女,回族,云南大理人,农业经济师职称,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