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技术在油田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作者

王兆杰

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0

前言:

油田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撑,其开采与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环境风险,尤其是土壤石油烃污染、采出水排放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等问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污染治理逐渐从“事后修复”向“全过程管控”转变。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能力,在污染监测、风险预警、修复方案匹配及治理效果评估等环节展现出显著优势。

1.污染异常信号识别

借助AI 算法(如 LSTM 神经网络)对无人机、卫星与地面传感器采集的异构数据进行融合与时序建模,能够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和趋势。例如,当某油井出现泄漏时,系统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污染物迁移的模拟,并给出高风险区域的动态预警,从而为快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1]。在油田生产环境中,如何及时识别异常信号是实现高效预警的另一核心环节。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分析现场视频数据,精准识别违规行为,大大降低了人工巡查的盲点和延迟。同时,AI 技术在声学信号识别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管道监测的敏感性。声学传感器能够捕捉管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特征声波,并通过AI 算法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特别是对 0.5kHz 以下的微弱泄漏声波具有显著识别优势。与传统依赖人工检测和压力监测的方式相比,这一系统能够在分钟级别内锁定泄漏位置,定位误差小于5 米,响应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油田污染治理的主动性和精准度。

2.污染精准溯源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污染事件往往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单一数据手段难以有效追踪污染源。AI技术为溯源工作提供了突破性方法。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因果推断模型能够将生产数据与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污染溯源的高精度定位[2]。与传统经验判断相比,AI 模型不仅能够识别单一污染源,还能揭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污染成因。在油田生态环境保护中,污染事件往往并非单一源头造成,而是多种污染物叠加作用的结果。如何科学评估不同污染源的贡献度,直接关系到靶向治理的有效性。AI 技术中的机器学习方法,特别是随机森林模型,在海量复杂数据中识别不同污染源的相对权重。其原理是通过输入钻井废水成分、落地油分布、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多维数据,结合土壤和水体污染检测指标,训练模型以计算各污染源对整体环境污染的贡献比例。针对贡献度最高的落地油污染,优先部署油污收集与修复装置;对于钻井废水,则加强排放前的膜分离与生化处理;而生活污水部分,则通过升级污水处理站来减少二次排放。

3.智能治理方案优化

油田污染治理的复杂性在于污染类型多样、土壤结构差异显著,以及修复目标往往存在时间和成本的双重约束。而基于 AI 的修复技术智能匹配模型则为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通过建立涵盖土壤淋洗、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热脱附等在内的历史案例库,并将污染物浓度、土壤类型、地下水位、修复周期等关键参数输入 AI 模型,系统能够快速生成最优修复组合方案。即便确定了修复技术,不同阶段的工况变化也会导致修复效果差异。传统方式多依赖人工定期监测与调整,存在滞后性和不稳定性。AI 技术引入强化学习算法,使修复参数能够实现自适应动态调整。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温度、湿度、污染物残留浓度、微生物活性等数据,并与目标修复曲线进行比对。如果检测到微生物活性不足,系统会自动调节营养液配比或提升土壤含氧量;若淋洗过程中土壤pH 值偏离设定值,则即时调整酸碱剂投加量,确保反应环境始终处于最佳区间。AI 在治理方案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修复技术的精准匹配上,更通过参数的动态优化实现了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4.修复效果量化评估

在油田污染治理中,修复效果的科学评估是检验治理成效和指导后续工作的关键环节。传统评估方式主要依赖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周期长且覆盖面有限,难以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控[3]。随着物联网与AI 技术的结合,修复效果的量化评估实现了精细化与实时化。通过在治理区域布设土壤石油烃、湿度、pH 值等多类传感器,结合空气质量与地下水监测数据,可以形成多维度的数据链路。AI 模型(如支持向量机SVM 或随机森林)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准确量化修复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还能评估土壤环境是否达到治理目标。可视化平台则通过污染羽范围缩小图、污染物浓度下降曲线等直观方式,将治理效果展示给管理人员和公众,大大提高了结果的透明度与决策的科学性。污染治理不仅需要关注短期的修复达标,还必须评估长期的环境风险,以避免“二次污染”或修复反弹现象,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污染—治理—环境”虚拟模型,将油田的地质结构、污染分布、修复措施与环境演变等信息集成于同一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AI 技术在油田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展现出广阔前景。从实时监测与预警,到污染溯源与责任认定,再到智能修复方案优化和长期治理效果评估,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油田环保管理体系。其优势不仅体现在监测精度和响应速度的提升,还体现在治理策略的科学性与前瞻性。AI 与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油田能够实现污染问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发现—溯源—治理—评估”的智能化链条。

参考文献:

[1]王轶楠.浅谈油田井下作业的污染防控[J].石化技术,2025,32(07):318-320.

[2]道仁·哈尼开,高庆国,章媛媛,等.油田含油污泥污染控制指标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21):124-126.

[3]万征平,顾涛,于博,等.油田水体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的质量保证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04):4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