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传统到智能: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转型的路径与影响

作者

朱子彧 魏娜

哈尔滨剑桥学院

一、引言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提高人民群众普通话水平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起初普通话水平测试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考试方式更加智能方便。这也是一次很大的进步,不仅仅只是从技术层面的进步,从整体上说,考试过程、考试资源的管理还有推广普通话工作都获得提高。对于普通话考试而言,有了巨大的改变,研究这些变化能够有效改进考试过程、促进普通话推广,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转型历程

(一)传统人工测试阶段

此前,普通话水平测试环节全部由人工来完成,全程机考阶段还未开始。考生会当面跟测试员交流,测试员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测试员按单音节字词朗读、双音节词语朗读、短文朗读和命题说话这四部分来给考生打分。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是:测试对象较少且限定为某些特定的群体(如师范类学生和播音员专业),测试流程相对复杂,报名、测试、发布结果均由人工操作完成,并且测试结果易受测试员个人经验和情绪等因素影响。

(二)计算机辅助测试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引入计算机辅助手段。在这一阶段,部分测试环节实现了计算机化,如考生通过计算机完成读单音节字词、读双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的测试内容,计算机对语音进行录制,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和一些算法自动评分,之后由测试员对命题说话录音进行评分。

整个评分过程,需要计算机来进行半自动化评分,这一过程通过计算机辅助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缓解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这一过程通过计算机辅助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缓解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报名、缴费等环节也实现了线上办理,为后续全流程、智能化打下基础。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评分,但全程自动化、智能化仍有提升空间,仍然需要人工的参与,下一个阶段将全面实现“无人操作”。

(三)未来全智能化阶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测试的方式越来越趋向高效化和智能化。目前文字、词语和短文朗读的基础测试项目靠电子设备完成,由系统通过算法自动打分;而命题说话则主要还是靠测试员人工评分,这是因为目前的计算机算法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命题说话的内容,还需要人工的介入来完成测试过程。虽然现在智能化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想要真正实现全程化的智能化,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未来,测试的整体流程将会彻底进入无人化,进一步提高效率,使人力得到解放。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转型的具体路径

(一)测试流程的数字化重塑

原先进行普通话测试,很多步骤都是由人工完成的,这样工作效率就比较低了,而且也容易出错。信息化介入,实现了测试全过程全数字化,减少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出错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正确性,提高了测试公平性。

考生可以在线上进行报名,可以上传照片,可以线上选择考点,还可以进行线上缴费,使得考生不需要再去现场排队,极大地方便了考生。而平台系统则可以对接公安、教育部门的大数据库来对考生的本人信息和学历信息直接进行核验,同时可以免除人工检验所带来的高昂的人工成本以及错误几率,并且也大幅度地降低了考生身份的核验时间。

在测试时,考生需根据系统的考生则需要按照系统的提示,来完成各项试题,过程中系统会对所有考生进行录音,并上传到服务器端;在服务器端有一个自动评分系统,能够将上传的声音文件识别并上传评分体系里,从而依据算法客观评定考生的分数,并能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一致性。

成绩出来了之后,考生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 APP 去查成绩,并且提前把电子版的证书给下载好,有效地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

(二)测试资源的网络化整合

传统的普通话考试资料到处都有,但都在不同的考试中心和学校里,大家共享得不太好,所以考生们很难找到全面又好的学习和考试资料。但是,现在有了网络化的考试资料平台,我们就能把所有的考试资料都整合起来,大家都能共享和学习,一定程度上实现推广普通话的作用。

网络技术的参与,导致该平台上能容纳大量测试的资源,比如考试大纲、模拟试题、语音范例、学习视频等等,考生可通过此平台,随时自己搜集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练习任务;同时在此平台上还可实现在线咨询、互动学习等功能,考生可以就自身遇到的问题询问其他考生以及老师等相关人员;还可以将平台所收集到的各种测试的信息进行汇总,在平台上向考生提供相关的测试信息,如测试的时间、地点、报名方式等等,可让考生时刻掌握测试情况;此外,普通话测试站还可以在该平台发布测试计划、通知公告等信息,提高传播效率与覆盖范围。

四、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转轨的影响

(一)对考生的影响

1.备考方式更灵活多元

信息化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模拟题库,支持考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智能系统还能对练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估与反馈,帮助考生识别发音问题,提升备考针对性。

2.测试体验显著改善,依托计算机完成测试,考生可在相对宽松、安静的环境中完成考试,缓解了面对面测试带来的紧张情绪。数字化流程也减少了等待与跑腿环节,整体体验更加高效、人性化。

(二)对测试员的影响

1.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传统模式下测试员负责全部评分工作,而在智能评分系统推广应用后,其工作只有命题说话部分需要人工判断和评分。职能转变要求测试员更专注于评分质量监督与争议处理。

2.专业能力面临新挑战

测试员除需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和测试规范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熟悉智能评分系统的操作与原理。持续学习与技能更新成为必然要求。

(三)对测试管理机构的影响

1.管理模式趋向信息化

通过构建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机构可实现从报名、考务安排到成绩统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支持数据挖掘与分析,为考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自动化处理也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网络资源的共享机制避免了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机构还可依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考点布局与设备分配,提升服务能力与范围。测试员的任务分派与绩效管理也更趋科学。

(四)对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影响

1.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线测试与学习方式打破了地理限制,偏远地区、农村及海外学习者也得以便捷接触普通话教育,显著拓展了推广对象的覆盖范围。

2.推广效果持续增强

系统可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与实时反馈,帮助学习者有效改进语言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教育管理部门能够精准把握学习需求与难点,优化推广策略。多媒体与互动式教学手段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五、结论

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信息化转型顺应了技术发展潮流,极大地改变了普通话测试流程与管理机制。通过对测试流程数字化、资源网络化与评分智能化的改变,测试效率、成绩的公平性和服务的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为考生、测试员、管理机构及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未来,为使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科学性、可靠性更强,在强化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同时,我们也要高度关注数据安全问题,不要泄露考生个人信息,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严防非法机构获取并利用我们的资源,要积极建立起相关制度保障和建立技术安全保障。只有在不断完善有关制度建设和技术保障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才能得以健康地、持久地发展下去,普通话水平测试这一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也为推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添加了一种现代化的动力。

1.作者简介:

朱子彧(1984.11—),男,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助教,学士学位,专业: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魏娜(1982.01—),女,汉族,籍贯:河北省景县副教授,硕士学位,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语言文字科研项目课题项目名称: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发展方向调项目类别:一般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4Y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