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与认证驱动下体育教育专业“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赵秋莉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 250022
近年来,国家先后印发《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2022 年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1]等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师范专业实践育人质量,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当前体育教育实践教学研究虽从单一实习环节的优化转向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但存在数智技术应用浅层、评价标准模糊、与师范认证脱节等问题。本文立足双核驱动视角,构建“三习一体化”模式,探索创新路径与保障机制。
一、数智赋能与师范专业认证双核驱动的学理依据
数智赋能是数智技术与赋能理论融合[2],通过连接、分析、智能路径[3]推动师范生实践能力发展。连接路径实现高校、实践基地、数字资源库多主体互联,分析路径处理数据形成能力画像,智能路径推送个性化资源,推动学生实践能力跨越发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标准化载体[4],OBE 理念以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围绕师范生核心能力设计“三习”目标,管控实践全链条,对接教师职业需求。
二者核心目标一致且路径互补,形成技术支撑标准落地、标准规范技术应用的联动效应。数智赋能优化过程,认证标准明确终点,如同“导航”与“目的地”的关系,共同助力师范生实践能力提升。
二、构建“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四维框架
以数智赋能的技术优势适配师范类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要求,围绕三习的递进式成长规律,构建“目标引领、内容递进、技术贯通、评价闭环”的四维协同框架
1.目标引领:锚定双核的阶梯式能力目标链
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为基准,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实践能力的阶梯式发展目标链。见习阶段,借助VR 技术模拟中小学体育课堂场景,聚焦动作讲解示范、教态教姿等体育教学基本功的学练,为后续阶段奠定基础;实习阶段,依托智能动作捕捉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提升体育课堂实操能力,涵盖教学设计、技能示范、课堂管理等,能满足认证标准中“实践教学要求”的进阶指标,实现能力跨越;研习阶段,利用 AI 教研助手分析实习数据,侧重培养体育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解决体育教学中复杂问题的能力,达到认证标准中“教研实践能力”的高阶要求。2.内容递进:匹配“三习”的模块化体育实践课程包
开发模块化体育实践课程包,以数智平台为载体,按照认证标准的能力进阶要求整合内容。见习模块通过数智平台提供多样化的优秀体育课堂视频案例,学生进行观摩分析,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实习模块在见习内容基础上,学生开展多项目教学,系统实时反馈动作规范性与教学效果;研习模块则围绕实习中遇到的体育教学难点问题(如学生运动兴趣激发、特殊体质学生教学等),利用数智平台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与数据,开展专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见习模块的典型课例为实习教学提供模仿范本,实习模块中产生的教学困惑成为研习模块教学行动研究的核心议题,而研习模块又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
3.技术贯通:搭建“三习”一体化数字平台
见习阶段,平台主要发挥资源整合作用,集中优质体育教学视频、教案等素材,辅助学生完成基础观摩学习;实习阶段新增智能监测功能,如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学生示范动作数据、通过课堂录像分析教学互动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持;研习阶段强化数据分析功能,整合实习数据生成个性化研究建议,辅助学生开展深入研究,技术应用从资源支撑升级为智能分析,实现技术赋能。
4.评价维度,构建“数智监测+认证对标”的双维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贯穿“三习”全过程。见习阶段,数智平台记录学生的观察报告与案例分析成果,以定性评价为主;实习阶段,结合智能系统采集的教学过程数据(如技能示范准确率、学生参与度等)与指导教师评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研习阶段,根据数智平台分析的研究报告质量、成果创新性等,参照认证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更加注重研究的深度与应用价值,形成覆盖“三习”全流程的评价体系。
三、“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1.技术保障:聚焦数智技术平台的构建与场景支撑
搭建“云端一体化”专属数智平台,云端整合优质案例库与认证指标库,案例库包含见习VR 课堂、实习教案模板、研习文献,指标库将师范认证毕业要求与实践教学要点拆解并嵌入评价模块;终端同步多设备,方便师范生、指导教师随时访问。同时,平台按三习阶段分设功能,联动多方共建实践基地与虚拟教研共同体,更新融合场景,支撑“三习”与数据采集。
2.双导师保障:打造双师型指导团队与能力培养闭环
组建高校和中小学双师团队,强化三习阶段的精准指导。高校导师解析认证标准,将认证能力目标转化为阶梯式实践任务并设计 VR 实训。中小学指导教师结合师范生课堂行为与运动负荷指标,提供真实教学指导。双方依托云端平台协同,智能系统匹配指导矛盾点,确保指导锚定认证目标。
3.制度保障:完善规范化管理与动态改进体系
建立阶段衔接制度,明确“三习”达标要求,规定见习须通过 VR 模拟授课考核及过程材料评审、实习须达到课堂实施能力认证合格且实习材料完整,确保能力连贯。同时出台数智工具应用规范,细化各阶段技术操作与数据标准,防范滥用。建立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依托平台追踪数据,定期评估优化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形成《质量报告》调整培养方案,落实“持续改进”。
4.多元主体保障:构建协同化运行格局与资源联动
整合高校、中小学、企业资源,形成联动合力。高校成立“三习一体化”管理小组,统筹校内数智资源、制定实践方案、对接认证工作,中小学提供真实场景并协助考核反馈,企业负责平台运维、助力动态更新。建立三方协同机制,解决实践问题,保障模式与双核目标落地。
四、结束语
本研究“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深度落实,也是对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积极回应。该模式通过数智技术赋能打破时空壁垒,支撑“三习”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能力培养链条;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驱动,强化各环节递进提升的质量底线,为此,数智赋能与认证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
参考文献
[1]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EB/OL]. (2025-01-19)[2025-07-29].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6999913.htm.
[2]江礼磊, 黄谦, 侯宇洋, 等. 数智技术赋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作用机理、应用场域与实践路径[J/OL]. 体育学研究, 2023, 37(4): 67-78. DOI:10.15877/j.cnki.nsic.20230828.001.
[3]王秉. 何为数智:数智概念的多重含义研究[J]. 情报杂志, 2023, 42(7): 71-76.
[4]鲁艺, 陈瑶, 杨超. 基于 obe 理念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 学术探索, 2022(12): 1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