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作者

程园园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100

一、引言

数字经济推动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会计行业变革尤为显著。从金蝶、用友财务软件普及,到德勤 “小勤人”、普华永道 “智慧审计” 等 AI 工具应用,再到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会计中的试点,数字技术重塑会计工作全流程。这一变革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更要求会计人员兼具专业理论与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但多数高校会计教学仍以 “理论讲授+ 模拟实验” 为主,内容聚焦基础技能,实践脱离企业真实数字化场景,导致学生 “理论懂不会用、技术知不熟练”,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剖析行业影响、找准教学问题、探索改革策略,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数字化转型对会计行业的深度影响

1 核心职能转向价值战略

数字化转型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体现在工作流程、核心职能与人才需求三方面。在工作流程上,传统人工审核凭证、填制凭证等繁琐流程被 “自动化 + 智能化” 替代:企业通过 ERP 系统(如 SAP、Oracle)实现业务与财务实时对接,京东智能财务系统单日可完成 10F+ 订单自动对账核算,效率提升 50 倍以上;AI 发票识别、智能税务系统进一步减少人工干预,基础会计岗位需求锐减,转而需要能操作维护智能系统的人才。在核心职能上,会计从 “核算 + 监督” 向 “价值创造 + 战略支撑”延伸,会计人员需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辅助企业成本控制、产品结构调整、融资方案优化,还需参与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数据安全管理等数字化战略制定。在人才需求上,据《中国会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2024)》,企业招聘时 “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分析、跨领域协作能力” 权重达 62% ,远超传统核算能力的 28% ,要求人才具备 “会计 + 技术” 复合能力(掌握 Python、Power BI 等工具)、“业务 + 财务” 融合能力及 “创新 + 应变” 动态能力。

2 数字技术推动会计服务模式创新

数字技术打破会计服务的时空限制与服务边界,催生新型服务形态。一方面,服务范围从单一财务核算向 “全链条财税服务” 拓展,如会计师事务所依托云计算搭建 “云会计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账务处理、税务申报、财务咨询一体化服务,某平台已服务超 20 万家小微企业,实现 “一键报税”“智能风控”;另一方面,服务交付方式向 “实时化 + 定制化” 转型,企业通过 API 接口将业务数据同步至会计服务平台,会计人员实时生成财务报告并推送至管理层,还可根据企业行业特性、战略目标定制数据分析模型,如为制造业企业定制 “生产环节成本动态监控模型”,为电商企业定制 “用户消费行为与营收关联分析模型”。

三、当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

当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四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课程体系更新滞后,多数高校仍以《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传统课程为主,少数开设的数字技术相关课程内容浅显。二是教学方法与实践薄弱:单向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 “PPT 讲解 + 习题练习”,学生被动接受。三是师资队伍支撑不足:教师多为会计专业背景,未系统学习数字技术,仅掌握基础软件操作,无法胜任“数字 + 会计” 融合教学,部分教师讲《大数据会计》仅能讲概念,不会指导 Python 数据分析;教师多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企业数字化工作经验,讲解财务共享中心仅能描述功能,无法结合实际案例说明跨区域数据协同;校外专家多为单次讲座,难以系统参与教学。四是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考核侧重理论记忆,期末考试多为客观题, 90% 考查会计分录、法规记忆,仅 10% 涉及简单软件操作;考核方式单一,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过程性考核占比不足 30% ,且仅以作业提交与否为标准,不评估实践报告的数据分析深度与问题解决合理性,无法全面反映学生能力。

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针对现存问题,需从四维度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一是构建 “会计 + 数字” 融合教学内容体系:优化课程模块,分为专业核心模块(保留《财务会计》等夯实理论)、数字技术模块(增设《Python财务数据分析》等教授工具)、融合应用模块(开设《大数据财务预警》等结合案例教学),如《大数据财务预警》中引导学生用 Python 爬取数据、建模型预测风险;联合企业专家编写《数字化会计实践案例集》,收录京东、海尔、蚂蚁集团等真实案例,定期更新教材,纳入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4-2028)》等最新内容。二是创新 “互动 + 实践” 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如《智能会计实务》以 “企业智能财务系统搭建” 为项目,分组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打造 “校内 + 校外” 双实践平台,校内建数字化会计虚拟仿真中心,模拟电子发票校验、跨境电商数据处理等场景,校外与华为、用友等企业共建基地,安排 3-6 个月顶岗实习,参与财务共享中心维护、大数据审计等工作。三是建设 “校内 + 校外” 协同师资队伍:实施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定期培训并考核,鼓励参与企业项目、考取专业证书;邀请企业专家任兼职教师,承担 “数字化会计前沿” 课程、指导实践,与校内教师共编教材;将数字化教学能力、企业实践经验纳入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激励教师参与改革。四是完善 “能力导向” 考核评价体系:拓展考核内容,分理论知识( 30% )、技术应用 (25% )、实践能力 30% )、创新能力 15% ),技术应用通过 Python 数据分析实操考查,创新能力通过 “AI 税务风险预警方案” 等评选考查;优化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各占50% ,引入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互评的多主体评价,确保结果客观。

总结:数字化转型是会计行业的技术革命,更是会计教育的深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与行业需求脱节,根源在于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未跟上数字时代步伐。高校需以培养 “复合型、创新型数字化会计人才” 为目标,通过 “会计 + 数字” 课程融合、“互动 + 实践” 方法创新、“校内 + 校外” 师资协同、“能力导向” 考核优化,破解教学短板。未来,还需关注生成式 AI、元宇宙等新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借鉴经验,动态调整教学模式,实现会计教育与行业转型深度融合,为会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少波,方圆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J].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20):195-197.

[2]杜海洋.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反思与改革[J].职业教育发展, 2024, 13(6):1800-1805.

[3]彭媛媛,陈秋月.数字化转型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4, 46(12):161-163.

作者简介:程园园(1994.10)女,汉族,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