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及管理探究
董晓民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4
.
引言: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使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装饰工程的材料品类繁多、工艺复杂,伴随人工成本上涨、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市场需求,亟需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成本的动态监控与优化,由于装饰工程往往涉及多专业配合协作,设计变更、施组方案调整等不可控因素较多,成本管理必须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从前期测算到进场施工再到后期结算,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1.推行BIM 技术辅助施工模拟,优化装饰工序减少返工损耗
在装饰施工阶段,尤其是精装阶段,推行BIM 技术辅助施工模拟是提升成本控制效能的重要技术手段,BIM 技术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对装饰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过程模拟,包括材料排版、节点处理、管线排布及隐蔽收口等关键工序,提前发现图纸中"错漏碰缺"问题,避免因设计导致的现场返工。例如在吊顶施工中,BIM 模型可以精准定位灯具、喷淋、空调风口等设备的安装位置,解决传统图纸难以发现的空间冲突问题。同时,BIM 技术还能优化材料排版方案,通过数字化排板减少材料切割损耗,实现主材精准下料。统计数据显示,应用BIM 技术的装饰项目平均可减少 15% -20%的材料浪费,施工效率提升25%以上,显著降低了因返工和材料浪费导致的成本超支风险。
BIM 技术的深入应用还能为装饰工程的成本管控提供全过程数据支持。通过将 BIM 模型与进度计划、成本数据库相关联,可以实现"五维"管理(3D 模型+时间+成本),实时监控成本支出。在施工准备阶段,利用BIM 模型可以精确计算各类装饰材料的用量,为采购策划提供前期依据。
2.实施"看得见的地方用精品,隐蔽工程用优品"的材料分级策略
装饰工程一大特性就是承担了隐蔽美观功能的职责,在装饰工程的材料选用体系中,可实施"看得见的地方用精品,隐蔽工程用优品"的分级策略。实施此项策略的必要前提是联动施组方案和业主诉求,建立系统化的材料供应资源库和材料甄选标准。对于视觉焦点区域的面层材料,如办公楼门厅大堂、电梯厅、精装住宅客厅、酒店客房等首要展示界面:举例,如石材,严格选用行业认证品质可控 A 级原材;不锈钢产品则采用不低于国标304 不锈钢;吊顶基层龙骨、隔墙龙骨等隐蔽工程,其镀锌层厚度严格执行国标,并通过复试测试验证防腐性能[1]。在施工管控环节,建立材料分级编码系统,对每批次进场材料粘贴电子标签实现全流程溯源,针对不同分部分项工程制定弹性的验收标准,面层材料验收允许偏差控制在 0.5mm 以内,隐蔽工程则重点关注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同时配套实施"样板先行"制度,在施工前制作1:1 实体样板墙、顶棚及地面,借助仪器扫描比对确认平整度效果,确保呈现品质达到设计预期。
3.推行"三大件"(厨卫、地板、门窗)重点投入,其他区域适度控制的预算分配原则
针对精装住宅,厨房是重点区域,需兼顾功能和美观同时保证使用耐久性。在满足业主要求的前提下,可站在业主的角度分析,对于面层材料可按功能效果与节省造价兼顾的原则,进行适时的变更。举例来说:橱柜采用配置全套防潮型系统,柜体采用 E0 级环保基材配合优质品牌五金系统,台面选用石英石一体成型工艺,并集成净水设备与垃圾处理器功能模块;卫浴区域重点打造干湿分离系统,淋浴房采用原厂原片均质无应力集中的玻璃配以304 以上不锈钢框架,地漏运用四防回流技术;地板方面,优先要求耐磨指数达标;门窗系统重点升级隔音配置和气密性;对于次要区域如储藏间、设备间等辅助空间,则选用标准化成品套装。建立材料供应商分级资源库,对重点品类实施战采直采模式。
4.推行业主生活方式调研,针对高频使用区域进行精准投入
对于精装住宅项目,协助项目甲方,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推行分析潜在业主客户家庭起居习惯、社交类群及功能需求,重点记录各空间使用频次与时长,基于调研结果,将住宅空间划分为核心功能区、次频使用区和过渡区域三个等级,其中厨房操作区、卫生间洗漱台、客厅休息区等高频接触界面列为一级投入区,针对注重烹饪家庭,厨房配置更为专业的厨电系统,采用防指纹不锈钢面板与模块化储物组合。对于有居家办公需求的业主,书房重点打造隔音系统与人体工学智能桌面[2]。卫浴空间依据使用习惯定制双台盆或独立浴缸方案。公共区域根据接待频次选择相应等级的饰面材料,客厅墙面在施工阶段预留可变更接口,便于后期根据实际使用反馈进行功能升级,这种以用户行为驱动设计方案反馈的精准投入模式,既确保了高频使用区域的体验,又避免了非必要空间的过度装修,实现住宅功能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打造真正契合业主生活方式的品质居所。
5.建立装饰效果 AB 对比方案,在视觉效果相近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工艺
在装饰工程优化体系中,建立装饰效果AB 对比方案需要构建系统化的样板对比方案,联动甲方、设计、咨询等单位,对关键装饰线路可制定两种样板对比思路:一、成本和视觉效果按照成本差异做样板对比,二、样板效果不同但成本近似的样板对比,供甲方选择。举例来说:针对墙面,A 方案采用传统涂料做法,B 方案选用装配式墙面;对于吊顶方案,在保持相同造型的前提下,对比评估石膏板与 GRG 预制构件的综合成本差异。地面铺装则对比石材与仿石瓷砖两种方案的效果。另外可建立材料样板比对区,在同一环境下体现出的不同效果由业主参与定夺,确保所有方案达到同等水准,配合全过程成本核算,不仅比较初期投入,更需考虑质保期维修难度与使用耐久性等隐性成本,做到成本管理贯穿始终。
结语:
装饰工程的成本管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和技术工艺,通过科学规划、动态监控和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效益,随着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探索应用在建筑行业的趋势,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控将更加精准和高效,为行业的革新、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筑企业应响应市场变化、国家政策的更新以及新技术投入的积极信号,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建筑行业市场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东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探讨 [J]. 居业, 2024, (12): 122-124.
[2]杨建.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J]. 居业, 2024, (12): 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