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在基层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化策略
李论
保险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14
引言
基层思政教育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但传统教学方式多以理论灌输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涵盖革命遗址、档案、影视资料等多种载体,能通过生动事迹和情感共鸣增强课堂吸引力。它不仅传递历史知识,更能引导学生理解革命精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基层教学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形式单一,缺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难以形成深度思考。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在基层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化策略,能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有效支持。
一、红色文化资源在基层思政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及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形式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历史档案、革命故事、红色影视资料以及革命精神的理论概括等,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在基层思政教学中,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认同感。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载体形式,可以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红色文化自信。这些资源通过真实的历史场景和鲜活的英雄事迹,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感受,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现实行动动力。
在基层思政课堂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引入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中枯燥说教的局限,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生动。通过革命历史故事和革命先烈事迹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从而增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此外,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对基层思政教育而言,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和信念的传递,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基层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在基层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组织参观红色基地、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思政教育工程就是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开拓、持续创新的过程。而应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政教学,就使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产生了联系。这种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历史实践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价值。
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一些基层学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挖掘和系统整合,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触动学生内心。部分教师缺乏对红色文化背景的全面理解,课堂上对资源的呈现停留在事实堆砌,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受限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偏远地区学校缺乏可直接利用的红色文化场所和资料,导致教学活动难以多样化,影响了思政教学的整体质量。
另外,部分课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缺乏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容易将其视为历史知识的灌输,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价值认同。教师在信息筛选和教学内容组织方面也存在困难,面对大量红色历史资料时,无法精准抓住重点,导致教学目标模糊,学生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实效。
三、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应用的必要性与改进方向
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基层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必须针对现有问题进行优化改进。教师是思政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和创新性应用的重要任务。教师提前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在质量参差不齐、表达重点各异的内容中找到最适合当前课堂知识点教学的突破口,用简练易懂的表达形式完成对信息的提炼和整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能够抓住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核心价值,形成深刻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
优化应用红色文化资源,还需提升教学的情境化和互动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革命历史事件进行可视化呈现,借助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与信念,从而形成更强烈的价值认同。同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红色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将红色文化与当前社会热点、青年成长需求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革命精神不仅属于过去,更能指导当代青年的人生选择和行为实践,从而实现价值观的内化。
四、红色文化资源在基层思政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为了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在教学理念、资源整合和活动设计等方面采取系统策略。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基层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引领,避免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组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切感受革命精神,从而提高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其次,在资源整合方面,应打破单一资源使用的局限,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库。学校可以与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开展实地研学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线上资源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红色文化资料,扩大教育覆盖面。同时,要注重对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呈现方式,将红色精神内涵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案例、互动的活动传递给学生。
在活动设计上,应丰富教学形式,避免单调的讲授模式。可开展红色主题演讲、征文比赛、历史情景剧表演等多样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红色文化,组织小组讨论和课题研究,让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实地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从而增强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系统化的策略实施,让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基层思政教学的鲜活教材,提升教育效果。
结论
红色文化资源是基层思政教学的重要依托,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强化学生价值认同,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当前部分课堂存在开发利用不足、缺乏创新、与生活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不强。未来应整合多元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情境化、体验式活动增强参与感,让红色文化走进学生心中。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师资能力提升,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腾飞.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教学中的转化应用实践[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 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思政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江西应用科技学院;,2025:155-156.
[2]肖慧敏.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4,(12):65-68.
[3]顾雨婷.红色文化资源在江苏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报告,2023,(08):86-88.
[4]杨雪梅.巴中市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3.DOI:10.27672/d.cnki.gcsfc.2023.00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