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吴琼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0
建筑业普遍具有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特点,建筑施工企长期面临资金周转效率低下、融资渠道单一和财务风险高企等问题。尤其对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材料供应商和劳务分包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为严峻。供应链金融作为创新性的融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
1.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特
1.1 建筑行业的特殊需求
建筑行业供应链具有参与主体多元、结算周期漫长等特点,建筑施工企业需在施工期间持续垫付资金,通常仅能按工程进度的一定比例(约 70%80% )分期收款,直至竣工验收和质保期结束,整个项目周期往往长达2-3 年甚至更长,长期资金占用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建筑行业存在的资质挂靠、违规转包等现象,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再加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更加苛刻的工程条款和融资条件,传统融资渠道已经难以满足其需求。
1.2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价值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是以施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多方协作,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为参与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付等综合金融服务的新型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具有整体性、真实贸易背景、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和长期合作等特征。供应链金融一是能够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有效盘活资金,缩短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保障项目进度,避免工期延误;二是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通过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至供应链末端,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低、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三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构建风险共担机制,增强了金融机构对供应链整体风险的控制能力,从而降低了融资门槛和成本,通过核心企业信用背书,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可降低约 20‰
2.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模式
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上游供应商将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提前获取大部分款项,待核心企业到期付款时,剩余款项扣除融资成本后返还供应商。这一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短期内大额资金需求,在春节前等建筑施工企业付款高峰期尤为重要。该模式演化为多种形态,如无追索权保理、有追索权保理、保理池融资等。
2.2 数字信用凭证模式
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电子债权凭证已经成为创新型供应链金融工具的主要代表,该类产品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生成可拆分、可流转的数字信用凭证,供应商可持有至到期、向银行贴现或拆分支付给次级供应商。数字凭证具有线上化、可溯源、可量化等优势,实现了“信用穿透”多层供应链,解决了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准入的难题,同时提高了融资效率。
2.3 资产证券化模式(ABS)
资产证券化在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形式有,基于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优质主体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基于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供应链ABS 等。资产证券化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优化财务报表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可以盘活存量资产,释放资金流动性,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很多央企如中国建筑、中铁建等广泛应用此模式,实现“降两金、去杠杆”的财务目标。
3.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实施挑战
3.1 外部环境障碍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面临多重外部环境制约,在建筑行业中,建设方市场优势地位形
成行业“痛点”,业主单位常利用优势地位压低工程价格、变更工程量、延长审批支付周期、扣留高比例保证金等。建筑施工企业因垫资施工、业主长期拖欠,资金压力增大,使其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止痛片”而非长期财务优化工具。
3.2 行业内部缺陷
建筑行业自身的粗放式管理带来了多重风险挑战。信息不对称是首要问题,金融机构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项目信息,容易导致信贷决策失误风险增加。据行业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占比超过 80% ,但其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融资份额却不足 30% ,反映了信息壁垒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
3.3 技术与创新瓶颈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面临显著的技术与应用瓶颈,数据孤岛普遍存在,业务平台、金融机构、企业ERP 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联通,导致“四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匹配困难。技术应用不足制约了创新空间,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理论上有助于构建可信数据环境和自动化风控体系,但实际应用中存在实施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传统企业接受度低等问题。
4.优化路径与发展趋势
4.1 政策与机制优化
破解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困境,需从政策环境和机制设计入手。一方面推动以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建筑业向信用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政策工具,探索“合同确权融资”模式,当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建安合同后,以合同约定的保证金作为基础资产进行反向保理,缓解资金占用压力。
4.2 企业风控能力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需系统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一是建立整体战略决策、专业团队运营、具体区域执行的战略导向型管理架构,制定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核心指标。二是开展全流程数字化风控,开发数字化平台,建立动态授信评估模型,纳入多元评估指标,使授信与项目风险匹配。三是对供应链伙伴实施差异化风控策略,对重要供应商采取深度绑定,对中小微供应商搭建数字信用平台,构建准入模型。四是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在风险评估和监测的同时,加强合规管理,确保业务操作符合监管要求。
4.3 数智化融合创新
数字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技术创新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是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部署基于 BIM 的供应链可视化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实时采集项目大宗材料消耗数据,自动生成补货指令,同步生成融资需求。二是区块链信用穿透,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可信的交易环境,使核心企业信用可以被拆分、流转,穿透服务多级供应商,从而提升融资效率。
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有效解决了建筑行业传统融资瓶颈,优化了全链条资金配置效率。未来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将呈现技术驱动深化、政策环境优化、服务边界拓展的趋势。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应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完善供应商信用管理体系,深化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通过金融赋能带动全链条价值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龙.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成本控制策略[J].财会研究,2023.
2.姚文萱.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20.
3.陈牧一.新形势下供应链金融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