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整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彭静

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兴凯学校 旻河北邯郸

一、大单元整合教学概述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指以某一主题、文体、能力或文化内涵为核心,将教材中原本分散的知识点、文本内容与学习任务进行系统重组与结构化设计,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单元。其本质是打破传统“一课一文”的碎片化教学格局,通过主题统领、任务驱动和情境创设,实现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整合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更强调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与文化理解的协同发展。例如,围绕“自然之美”主题,教师可整合《观潮》《走月亮》《秋天的雨》等多篇写景抒情类课文,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不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手法与情感表达,进而形成对“景物描写”这一语文能力的整体认知。这种教学模式契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理念,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路径。

二、大单元整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单元整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首先,它提升了学习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不再孤立地记忆字词或分析段落,而是在主题统领下,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结构化的认知网络。其次,该模式增强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通过跨文本比较、主题探究与项目式学习,学生得以深入文本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思想情感,实现从“读懂内容”到“理解意义”的跃迁。再者,大单元整合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学生在完成“制作自然手账”“策划主题朗诵会”等真实任务中,主动搜集信息、合作探究、表达交流,语言实践能力在真实语境中得到锤炼。此外,该模式还优化了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师能够更灵活地整合课内外资源,拓展学习边界,使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真正实现“大语文”教育理念。

三、大单元整合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基石。教师在设计单元时,需以宏观视野审视教材内容,提炼出统领性的核心概念或主题,如“家国情怀”“成长叙事”“神话想象”等,并以此为轴心,将识字写字、阅读鉴赏、口语交际、习作表达等语文要素有机串联。各课时之间应形成递进关系,前一课为后一课奠基,后一课对前一课深化,确保学生在完整的学习链条中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

(二)目标导向原则

教学目标是大单元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与学情,明确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如“能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清事物特点”“能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变化并表达个人感受”等。所有教学活动、任务设计与评价标准均应围绕目标展开,避免内容堆砌与形式主义,确保教学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三)学生主体原则

大单元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需求。教师需设计具有挑战性与开放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向、合作完成项目成果。例如,在“民间故事”单元中,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故事绘本、录制说书音频,赋予其学习的主动权与创造空间,使语文学习成为自主建构的过程。

(四)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大单元设计需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初期可侧重文本理解与信息提取,中期转向分析比较与批判思考,后期则聚焦迁移应用与创意表达。如在“说明文”单元中,先引导学生识别说明方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尝试撰写简单的说明文,层层递进,稳步提升。

(五)实践性原则

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语言实践。大单元教学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设计具有实践价值的任务。例如,“校园文化节”主题下,学生需撰写邀请函、设计宣传海报、主持开幕式,将听说读写能力融入实际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性循环。

四、大单元整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大单元落地的关键。教师可采用“主题—任务—活动”三维联动策略:以主题凝聚单元内容,以任务驱动学习进程,以活动支撑任务完成。例如,在“人物描写”单元中,设定“寻找身边的小人物”主题,设计“采访—记录—写作—分享”系列任务,通过真实采访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细节、捕捉典型事例,最终完成人物小传。同时,可引入“问题链”设计,以核心问题(如“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避免学习流于表面。

(二)丰富大单元整合教学内容

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突破教材局限,广泛整合课内外资源。一方面,可补充同主题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经典诗词或非连续性文本,如在“动物世界”单元中引入《昆虫记》节选、动物纪录片解说词,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可融入地域文化、时事热点等生活化素材,如结合本地非遗项目设计“传统技艺”单元,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此外,跨学科内容的适度融合(如美术、音乐)也能丰富学习体验,促进综合素养发展。

(三)提升大单元整合教学效果的方式

为确保教学成效,需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与创新表现。可设计“学习档案袋”,收录学生的草稿、反思、作品等,全面记录成长轨迹。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单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元认知能力。教师还需根据学情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及时获取反馈,优化教学设计。

(四)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

以“诗情画意”大单元为例,教师可整合教材中的古诗、现代诗及写景散文,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表达诗意情感”目标展开教学。第一阶段,通过诵读与想象,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第二阶段,比较不同文体对景物的描写差异,提炼写作手法;第三阶段,组织“校园诗会”实践活动,学生创作诗歌、绘制配图、登台朗诵。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展示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协同发展。

结束语

大单元整合教学通过主题统领、任务驱动与情境创设,重构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它不仅强化了知识的系统性与学习的深度,更在真实任务中培育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遵循整体性、目标导向、学生主体、循序渐进与实践性原则,结合科学的策略、丰富的内容与有效的评价,大单元整合教学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 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策略研究. 王敏.考试周刊,2025(20)

[2] 小学语文单元预习单的分层设计与优化. 刘海树.好作文,2025(09)

[3] 大单元小学语文“一标二导三凸四归化”教学. 陈桂香.家长,2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