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羽毛球分层次教学的应用

作者

王潇为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10000

体教融合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在于打破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固有壁垒,构建科学、系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机制。羽毛球运动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年来一直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然而,在体教融合的全新背景下,传统高校羽毛球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教学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体教融合背景下,引入分层次教学模式成为提升羽毛球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分层次教学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

羽毛球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高校学生虽然年龄相仿,但是在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以及运动基础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看出,高校传统统一教学并不匹配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1]。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同一种方式,那么一定会严重影响羽毛球教学质量和效率。而通过应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打破这一教学弊端,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多样化教学方案,运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轻松、欢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实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既定目标,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感受更多羽毛球运动带给自己的快乐。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统一的羽毛球教学方式容易使基础差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导致他们学习羽毛球这一运动的兴趣锐减;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又觉得缺乏挑战,无法激发这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采用分层次教学,可以消除以上问题,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升基本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羽毛球技术要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羽毛球的兴趣和自信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通过深化技术要领、对抗训练以及战术讲解等方式,能够有效激发这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羽毛球技术的大幅度提升。

(三)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学生除了要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需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分层次教学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在羽毛球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与目标,帮助他们不断积累信心。这些都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体教融合拉近了体育与教育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外,也能获得更多参与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高校采用分层次教学,可以更好地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羽毛球分层次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分组,尊重个体差异

高校学生羽毛球能力差异显著,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羽毛球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内容,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为实现分层次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2]。一般可将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三个层次:初级组主要由没有羽毛球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学生组成,他们过往大多没有羽毛球运动经历,无论是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基本规则,还是基础动作等内容都了解甚少;中级组的学生由具备一定的羽毛球基础,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动作的学生组成,他们大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羽毛球这项运动,对于规则、发球、站位等基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整体来看技术动作不规范,缺少比赛经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级组的学生则具有较高的羽毛球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进行比赛,并具备一定的战术意识。在实际分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技能测试、身体素质测试等方式获取学生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分层。

(二)目标分层,打造多样化目标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为了落实分层次教学,提升高校学生对于羽毛球的兴趣,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分组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对于初级组来讲,教学目标应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羽毛球运动兴趣展开,使其了解羽毛球运动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羽毛球运动的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拍方法、接球以及发球动作要领,使得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提升羽毛球运动技能,身心得到锻炼,感受这项运动带给自己的喜悦。对于中级组来讲,在教学目标设定上要有所升华,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和磨炼基本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基本技术进行对打练习,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此外,对于部分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传授一些简单的战术知识,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而对于高级组来讲,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要进一步延伸,旨在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竞技水平和综合能力,在技术层面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高难度技术动作,如后场高远球、杀球、网前小球的精细处理等;在战术层面要培养学生的战术分析和应变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对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比赛策略[3]。

(三)方法分层,探究个性化方法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论,这句话与分层次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采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不同的学生选择个性化教学方案。初级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应以直观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为主,教师通过示范动作或将复杂动作进行分解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并掌握羽毛球各类技术动作要领,通过教师指导以及自身反复练习提升羽毛球水平。对于中级组,教师则可以采用练习法和比赛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球练习、固定线路练习和模拟比赛练习等方式提高技术以及比赛水平。对于高级组学生,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个性化教学法,例如针对某个学生在杀球技术上或网前小球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设计专项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弥补技术短板,巩固技术优势,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羽毛球作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对于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还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应以分层次教学为主要抓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提升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宇,唐婉莹.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 2024, 10(8):90-93.

[2]岳闪闪.提高大学体育课羽毛球教学效果的可行性策略[J].羽毛球,2025 (02):99-101.

[3]程思涵.“双分”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